秦始皇陵有多少陪葬的公主和宫女
秦始皇十二个儿子被杀,十位公主被碎尸,营建陵寝的工匠都被活活的闷死在墓室里。
据史书记载,安葬秦始皇时,秦二世下令秦始皇宫中凡未生育的女人都要殉葬,为防止泄露墓室建筑陈设秘密,防止掘墓,凡参加修造墓室的工匠,一侯完工,不等他们出来,立即封闭墓门,全部被活活闷死在墓室里。这段记载不知是真是假,但多半是有其事,而详情不尽然。秦始皇的墓室乃富丽圣洁之地,且有墓道通向外面,即使设有暗箭机关,那么工匠们既已参加修墓,亦必知其内情,会寻路逃生,不致活活闷死在墓室里。即便是怕泄露机密,二世只要等完工后将他们在墓外统统杀死挖坑埋掉也就完事了。

但秦始皇死后有诸多陪葬的宗室、大臣和宫人则确有其事。陪葬在我国古代帝王来说是一种几乎制度化了的东西,但能进入陪葬墓的,必须是帝王的至亲或有功的大臣。因此,死后的陪葬,对当时的人来说,还是一种荣耀。秦始皇死后的陪葬者到底有多少,我们己很难搞清,但早在1976年,考古工作者即在陵东三百五十米的地方,发现了十七座墓葬。据发掘得知,这些墓葬的规格都较高,不但有棺掉盛硷,而且有贵重的陪葬品。如金箔、玉璧、银蟾蛤、漆器、丝绸以及铜剑、铜印章、铜铃和陶仓、陶盆等。这些陪葬物品,显示了墓主人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但从出土的情况来看,他们都死得很惨。如在发现的七具骨骼中,有两个女性,五个男性,都是二三十岁的中青年人。他们的头,躯和四肢被分离,身首异处。有一具男尸的头,甚至埋在室外的填土中,右颖骨外还插了一支铜链,看来是被射死后碎尸的。
陪葬者死得凄惨,埋得草率,但陪葬品却很丰富,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原来,人都有求生存的本能。尽管在当时人们把能进入陪葬墓当成一种荣耀,但事到临头还是极不情愿。据说,胡亥在矫诏杀死公子扶苏篡夺了皇位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与赵高商量,大肆杀害秦始皇时的大臣及宗室。一时间,秦国朝野,血腥弥漫,在统一六国中有功之臣如蒙恬、蒙毅兄弟含恨自杀;冯去病、冯劫兄弟,也被迫自尽。甚至于曾参与帮二世夺皇帝的承相李斯,也被二世腰斩于咸阳。以至于唐代诗人白居易做诗感慨:“秦磨利刀斩李斯,乃知祸福非天为。”
胡亥将有功之臣视为眼中钉,更把宗室当成了肉中刺。在封建制度下,皇位继承是嫡长制,也就是只有长子才有继承权。但胡亥是秦始皇的第十八个孩子。所以按道理说,胡亥的兄长们都比他有资格当皇帝。胡亥深恐夜长梦多,因而和赵高密谋,迅速将屠刀架到了手足们的脖子上。就这样秦始皇的十二个儿子,被杀死在咸阳,十位公主被碎尸于郊外。秦公子高本想逃跑,又怕连累全家,只好向秦二世上书说:“始皇帝时,我享了许多福,吃得好,穿得好,骑着好马。皇帝去世后,我想从死,但没有成功,这是不忠不孝的行为。现在,我愿陪始皇帝从于骊山。”秦二世一看,甚为高兴,慨然应允,还赐了一大笔钱给他。
公子间兄弟三人命运便不如公子高。他们没有看破事态,尽快请缨,于是被罗织了个罪名,要其自决。兄弟三人呼天号地,泪流满面,最终还是得拔剑自杀。所有这些,大概就是当时与秦始皇一同入土的所谓陪葬者。虽然他们享受了陪葬于始皇墓旁的荣誉,得到了贵重的陪葬品,但他们都是在不情愿的背景下,被迫自杀或他杀的,头躯分离,四肢散乱,其状惨不忍睹。
为给秦始皇陪葬,有功之良将被杀,有才能的文臣遭戮,宗室至亲骨肉被残。这种血腥的陪葬,大大损伤了秦王朝的元气。也唯此,秦二世只当了三年皇帝便使秦帝国危在旦夕,不得不拔剑自勿」,子婴为帝后,虽想有所作为,但终于挽救不了秦朝已倾的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