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赞“特勒骠”说:“应策腾空,承声半汉,灭险摧敌,乘危济难。”

昭陵地下地上尽是宝,其中最为著名的当推石刻艺术。昭陵石刻的设置不仅构成了整个陵园肃穆雄伟的气势与幽静和谐的美感,同时,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初唐石刻艺术。现存昭陵石刻不多,但它在选题、造型等诸方面,既不取生前仪卫之形,也不用祥瑞、辟邪之义,而是写实与寓政治意义等不同凡响之作,表现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唐太宗贞观十年十一月,在安葬长孙皇后后,太宗为纪念昔日在大唐开国中的建有武功,怀念他驰骋疆场时骑过的六匹骏马,特诏令雕刻六骏陈列在昭陵。相传,六骏由著名画家阎立本来绘制图样。阎立本并未见过六骏模样,为了画好六骏,阎立本遍寻全国马营,也没发现与太宗口述六骏马相似的马。一日,阎立本来到了当时李勋所镇守的阴山军营中,时唐军正与突厥领利可汗作战,因此士兵整日操练,陈营中马声嘶嘶,喊声震天。阎立本在李勋陪同下,观看军中马阵演练。忽听背后一阵烈马嘶叫,其声犹如青天雷动,其势恰如鹰击长空。阎立木不禁一怔,凭多年画马经验知道,这叫声必是千里马发出,便问:“李将军,此马在何处?”李勋便引着阎立本来到中军帐后一个马营中,阎立本抬头一看,不禁惊呆了,但见围栏中几匹马正在仰天长鸣,那白的像雪,红的像火,黑的如炭。不禁叹曰:“好马,好马,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急忙掏出纸笔,趴在地上画了起来,一直到日落西山,阎立本才把头从地上抬起,六骏图终于画成了。回京后,.太宗见了十分高兴,即刻命石匠雕刻。六骏刻成后,唐太宗又拿出早先为骏马写的赞语,命大书法家欧阳询书写,刻于马头上方方块内。公元669年,唐高宗李治又指示题马赞于石座,一后由殷仲容书刻于石座上。几百年风雨剥蚀,至宋代,字迹己模糊不清。值得庆幸的是,太宗六骏赞语节录于《全唐文》,并在《长安志》和《金石录》中均有记载。
昭陵六骏雕刻在高二点五米西排列在昭陵祭坛两侧的庞房里宽三米的方形巨石板上,分两组东北宋元裕四年,陕西转运判游师雄在主持礼泉县重修唐太宗庙时又立刻《昭陵六骏碑》,记述了当年六骏安放的次序和形状,使人们对六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东西排列的第一骏“特勒镖”,黄马白咏略带黑色,故称“镖1!0“特勒”是突厥族官名,此马是唐高祖李渊晋阳起兵时,突厥可汗治毕所赠送,当时李渊派近臣刘文静与突厥通好,以解除后顾之忧。突厥主治毕赠李渊宝马三匹,皆封为“特勒”,其中一匹成为李世民坐骑。公元619年初,隋将刘武周称帝,派部将宋金刚统兵三万入寇河东,几日内竟连克唐朝榆次、并州、介州、晋阳,兵锋直指侩州,长安震动。李世民上表高祖:“晋阳为王业所基,是国家根本,河东殷实,京邑全仗资助,若因兵势稍挫,避尔轻弃,恐河东不保,必及关西,臣愿请兵三万,出讨武周,定能克复汾、晋。”高祖尽发关中将士归李世民统领。同年十一月,李世民率军过黄河,一战宋金刚,杀敌两千。宋金刚锐气受挫,只得引军后退。李世民乘着“特勒镖”f督兵追赶,一昼夜行程四百里,诸将士请求驻军休息,李世民不许,太家忍饥疾进,一直追到雀鼠谷,始望见宋金刚兵马影子,双方交战八次,唐军大获全胜,俘斩数万人,宋金刚落荒而逃。李世民己三月不解甲、二日不进食,军中只有一只羊,大家分吃了,又向介休城进发,宋金刚出城迎战,哪知李世民坐下的“特勒骤”虽连续半月不曾休整,仍精气旺盛,骏马仰天一啸,其声如晴空霹雷,又如雄狮猛吼,吓得宋金刚竟把手中长矛掉在地上,唐军乘机掩杀,连下并州、晋阳。宋金刚收集残众,意欲再战,部卒一听战字,都是胆战心惊。无奈,宋金刚只得北走突厥,又自突厥走上谷,被突厥所追杀,首级送到长安。在平定宋金刚战役中,“特勒膘”应策腾空,载着李世民连续疾驰千里,连战数十回合,为唐朝收复河东立下了大功。李世民率军回长安时,此马终因整日奔跑,不得休息,暴死,李世民以三品官礼葬晋阳,正是:“应策腾空,承声半汉,天险摧敌,乘危济难。”
6.青骓马身中五箭,忍着痛托着李世民回到唐阵后,竟然倒在了地上。
在昭陵祭坛东侧庆房里,排列的第二匹骏马是“青雅”,马的颜色苍白杂色。据说此马是瓦岗军首领李密所献。原来,李密起兵瓦岗,与王世充在洛阳城外大战,结果不听谋士裴仁基劝告,招致大败,走投无路,遂引残部向关中,欲投李世民,但想了一想,自己与唐结仇,恐李世民不收,反而自投罗网。魏征对李密说:“秦王平素爱马,主上可把从吐蕃买来的那匹青雅宝马送予秦王,作为谢罪礼,再说李世民生来爱才,如此一定会抛弃前嫌的。”李密于是听从魏征建议,把自己花了几千两白银从吐蕃买来的宝马“青雅”献给了秦王。李世民本来就有招降李密之意,见他主动来投,并且又带了宝马,正好自己的“特勒缥”刚死,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坐骑,现在有了青雅马,自然十分高兴,就奏请李渊加封李密为光禄卿,赐邢园公,李密也是高兴。
隋场帝死后,王世充在洛阳称帝,国号郑。不久,窦建德又建夏国。620年,李世民乘青雅宝马,率兵十万讨伐王世充。王世充眼见唐军势大,自己势单力薄,就向窦建德求救。次年五月,李世民率军与窦建德在虎牢关决战。窦建德轻视唐军,只派三百骑渡过祀水,到唐营挑战,边走边大叫:“唐营中若有勇士,请出来决战!”叫了数声,忽有一员大将从营中冲出,领二百长架兵,前来搏战,竟杀得夏军连连后退。李世民认为此乃打败窦建德军的大好时机,急令“急击勿迟!”一马当先,直捣夏营。忽然,狂风大作,尘土滚滚,天地昏暗,一时难辨东西,唐朝军队在风沙中团团乱转。但见李世民坐下青雅马大叫一声,竟托着李世民冲进尘土中,一边跑一边还不停地鸣叫着,众将士唯恐李世民有失,急急循着马的声音追去。这青雅马在尘土中奔跑着,竟一点不迷失方向。那马蹄时而踏在泥土中,发出扑扑响声,时而踏在山石__匕铁蹄撞击青石,清脆悦耳,声均力脆。约有一个时辰,忽地天色大明,战马已冲出了迷雾,但见前面夏朝兵马正在休息,青雅马的突然出现真如神兵天降,吓得夏兵惊慌失措,急急收拾兵刃,欲作招架。此时,后面的唐军也追了上来,双方一阵混战,夏兵大败。青雅马身中五箭,忍痛托着李世民回归唐军后,竟然倒在地上。众人忙扶起秦王,见那宝马满身血污,在地上挣扎着,满眼流着泪咽了气。众将士无不慨叹万千。此一仗,窦建德被活捉,吓得王世充忙开城投降。夏、郑两地尽归唐朝,中原基本上为李家占有。回京后,李世民感念青雅马的神奇功绩,提笔赞曰:“足轻电影,神发天机,策兹飞练,定我戎衣。”
7.李世民平时很少骑什伐赤,每次回到府中总是先看看什伐赤……真可谓爱如掌上明珠。
李世民生前最喜欢的一匹宝马,名叫“什伐赤”,也就是六骏中排列在祭坛东侧庆房内的第三骏。此马赤色,像一团火,是西域珍贵的汗血宝马中的一种。据说,这种马日行千里,夜行八百,身健蹄轻,跑起路来,马行如燕,不闻蹄声,此种马流的汗是红色,许多人认为是马血,其实不然。唐朝诗人曾赞语此种马:“杨是昂昂皆骏驹,桃花叱拨(什伪价最殊。骑将猎向城南隅,腊日射杀千年狐。”李世民所乘“什伐赤”是西域龟兹国王苏代勃驮进献给隋场帝的。大业11年,西域龟兹国王为通好隋朝,把自己的镇国之宝“什伐赤”献于场帝。此马被送到长安后,竟思念故土,日夜鸣叫,不进食饮水。隋场帝本人并不爱马,见此马倔强难驯,就放在马圈中,不再理会。到李渊兵进长安时,什伐赤己奄奄一息,原来矫健的身躯,已是骨瘦如柴,原来火中泛光的毛,也己逐渐脱落,身上沾满了泥污,难见昔日的风采了。李世民早就听说隋场帝有一匹汗血宝马,欲求之而后快,攻破长安后,就急急来到隋场帝马圈中,当看马的官向李世民指点什代赤时,李世民怎么也不相信,这匹瘦马竟是汗血宝马。说来也怪,那马见了李世民竟流了泪。他急忙命人把什伐赤牵到自己府中,亲自精选饲料,精心喂养,十几天过去后,什伐赤又恢复了昔日雄武的风姿。此马每次见了李世民竟长卧不起,大概是在感激真龙天子的知遇之恩吧!
李世民平素很少骑什伐赤,每次回到府中,总是先看看什伐赤,加点饲料,真可谓爱如掌上明珠。公元620年,李世民率军与王世充决战,把什伐赤也带到了疆场上,这是什伐赤第一次上战场,也是李世民骑什伐赤时间最长的一次。每次李世民骑什伐赤时,这匹宝马总是先卧在地上,等秦王上了马背之后,才从地上站起,然后四蹄蹬开,围着场地跑几圈,后对天长啸,那吼声自然与秦王其他宝马不同。那吼声似有大海的涛音,又有雨天的雷音,更有江河奔流直下三千尺的冲击音,其声如睡狮猛醒、如猛虎临涧、如豹跳溪水,似有一种欲冲破天地之势。
可惜,这匹宝马在一次作战中竟身中王世充军射的五只毒箭,中毒而死。原来,王世充也知道李世民平时爱马,特别是什伐赤,简直是李世民的心头肉、口中舌,动不得。当时,唐军把洛阳城围得水泄不通。几次交战,郑军都损失相当惨重,王世充一筹莫展。一日,.正在宫中看奏折,忽有士兵来报说,李世民率几位将士到邝山去了。王世充大喜,忙派三百士兵带着了上毒的弓箭,悄悄向邝山追去。此时,李世民正与几位将领远望洛阳,察看地形,忽见山下尘土飞扬。李世良大叫一声:“不好,有敌军!”就上了马,率众将向山下奔去,汗血宝马不愧是千里马,一阵儿功夫,就把其他人远远抛在后面。正在这时,从道路两旁树林中冲出不少夏兵,大叫着:“抓住李世民!”于是,埋伏在树林中的三百夏兵,一齐冲了出来,向李世民射箭,箭如飞蝗,李世民用剑拨打着弓箭,冲出了敌阵,向唐营冲去,忽地,汗血宝马倒在了地上,原来什伐赤身中五箭,箭上涂了剧毒,由于马跑得快,血流得很快,不一会儿,毒遍及马的全身。李世民从地上爬起来,看着什伐赤那痛苦的悲鸣,不禁落了泪。
回到军营后,李世民更是难以入睡,三天三夜茶饭不进,大将李靖、丘行恭都来劝告,李世民说:“什伐赤乃我平生所最爱,儿为我的知己,今中毒身亡,我难道能不悲伤吗?!”连夜,李世民写了二首诗,以悼什伐赤:“清涧朱静血纷纷,斧钱申感躯何焚,朱汗骋足难再见,青族凯归为骏君”回到长安后,李世民难以忘怀什伐赤,把上首诗改成了赞语:“清涧未静,斧钱申威,朱汗骋足,青族凯归。”并命工匠精少打制什伐赤雕刻,在自己陵墓玄宫门上也会刻有什伐赤,以使自己在死后仍能见到心爱至宝—什伐赤。
8.“紫燕”,形容骏马飞奔如春燕般轻捷,“威凌八阵”则表达了骏马猛踏敌阵之战功。
在西面庞房内,排列第一匹骏马,名叫“飒露紫”。原真马为纯紫色,前胸中一箭。这是621年李世民在洛阳邝山会战王世充时骑的战马,也是六骏中唯一有牵马人的浮雕。史载这位牵马拨箭之人,名叫丘行恭,原是刘武周部将,在李世民征宋金刚时,投降唐朝后成为李世民的近卫侍臣,英勇善战。会战中,李世民为探敌虚实,亲率数十骑冲击敌阵,结果只身被困,战马中箭。敌将单雄信,手持长架,来刺李世民,世民忙拔刀招架,怎奈短不抵长,几乎手忙脚乱,突然丘行恭赶来,从刺斜里横戳单雄信,单雄信坠马,由他部下救去。丘行恭把坐骑让给李世民,自己一手牵着李世民的马,一手持刀冲杀,主仆二人突出敌阵。此一战,共杀敌军七千人。为纪念此次战役,李世民下诏刻石为人、马,立于自己陵旁。石刻中的丘行恭身穿战袍,相貌英俊威武,头戴兜黎,腰挎佩刀及箭囊,作俯身为马拔箭姿势。“飒露紫’了马头偎人,眼目沉沉,似乎在忍受着剧烈的疼痛。唐太宗给它的赞语是:“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酱三川,威凌八阵。”“紫燕”,形容骏马飞奔如春燕般轻捷,“威凌八阵”则表达了骏马猛踏敌阵之战功。此马李世民后来赠给丘行恭。
9.李世民回师长安后,封“洛仁弱”为平北将军。
“拳马}}m}P9,是李世民所喜爱的另一匹宝马,马身黄色,咏黑,有旋毛。马有旋毛本属丑陋,但此马矫健善跑此马是唐州都督洛仁所献,曾以人名作马名不次于“什伐赤’,。据说名叫“洛仁骚m。李世民初次见此马时,马相不好,也弃之不用。公元621年,黑阔,勾结突厥自立为汉东王,充、邪、陈、祀、锥、窦建德旧将刘曹等州陆续被占,河北、山东大震。唐朝先后派李靖、丘行恭、秦琼等十几员将领五次征伐,皆败,一时满朝上下无人敢领兵前往。一日,李世民与李勋商议对策,散步至御马圈,李勋对着“洛仁蜗”沉思了片刻,忽然奏曰:“千岁,臣闻刘黑阔乳名叫仁弱骚,而此马又名“洛仁蜗t,恰似三国时庞统亡于“落凤坡”一样,陛下只要乘此宝马亲征,必然大获全胜。”李世民听后,想了想,觉得此次征伐刘黑阔,必自己率大军亲往之。“洛仁蜗”本是丑马,但天赐神名,注定刘黑阔必败。于是下定决心,尽起关中唐兵,出征河北。其实,刘黑阔乳名李勋也不知道,只是他想:唐朝几十员大将出征大败而归,使李世民自己也有点畏惧,是否出征,还在举棋不定。李世民一生好迷信。李勋把刘黑阔与“洛仁骗”相联系,只是告诉李世民:上天在助你,你就坚定信心出征吧。“人不可貌相”,马也同样,别看“洛仁锅”外表丑陋,但关键时候确实显露出良马的才能。在一次冲锋陷阵中,竟身中九箭十一刀而不倒,战后李世民十分赞叹,亲自调药料伤。后来刘黑阔军被唐军放水冲淹,全军溃逃,李世民回师长安后,竟封“洛仁蜗”为平北将军、可见其喜爱程度。“洛仁锅”死后葬五峰山,昭陵开建不久,改葬九峻山,在石刻“洛仁蜗”的赞语中,李世民称其为:“月精按髻,天马横空,阪矢载}t,氛埃廓清”来比喻“洛仁锅”是疾驰如闪电,腾空而过的天马。
10.昭陵六骏不仅有美丽的造型,迷人的故事,还有许多神奇的传说。
李世民乘坐的“白蹄乌”,是一匹纯黑色,四蹄俱白的战马。.618年,薛举父子在兰州、秦安起兵反唐,自称西秦霸王。同年六月,李世民与薛举在岐山大战,结果大败而归,薛举率兵直指高捻.,唐军坚守不出,双方相持不下。后薛举军中染疾病故,其子薛仁呆领军挑战,薛仁呆是一名花花公子,丝毫不懂军事,结果被李世民打得大败,四散逃奔,世民乘坐“白蹄乌”摩军奋力追击,斩首数千。唐军追到折摊城,薛仁呆弃城西逃,李世民继续追赶,忽见前面一条大江,见那水势汹涌澎湃,略带烟雾,李世民大吼一声,马竟腾空而起,过到对岸,但觉耳畔风声呼啸,真可谓:“马蹄踏过青玻璃,天风响处金鞭挥。”后面唐军徘徊涉水而过,渐渐地,李世民追到薛家兵中,薛仁呆竟措手不及,被李世民擒在自己马上,那薛家兵个个竟惊呆了,毫无反应。唐军乘势掩杀,大获全胜。李世民坐在马上,仰望西天红霞,此时关山茫茫,地下尸首遍地,血染沙土,不仅叹曰:“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髻平拢,回革定蜀。”回京后,命人在大理石上刻上“白蹄乌”飞腾之壮,以表其擒拿薛仁呆神功。
昭陵六骏不仅有美丽的造型、迷人的故事,还有许多神奇的传说。安史之乱爆发后,唐将哥舒翰率军与叛军将领崔乾佑在撞关会战,唐军大败。崔乾佑领白旗叛军骑兵左右驰突,唐军怕他像怕见鬼一样。忽然,几队黄旗军出现,唐军视为叛军,不敢接近,不久,黄旗军与崔乾佑的白旗军打了起来,反复交战多次后,黄旗军忽又不见。后来,看守昭陵的官员向皇帝报告,撞关会战之日,陵前石人石马出了一身大汗。原来参加战斗的黄旗军是昭陵前石人石马组成的。看守昭陵的官员编出这样一段神话,是想证明太宗威灵长存,一直在保佑他的子孙。这正应了李靖选昭陵址的目的。正是:
但是,就是这些珍贵的艺术之品,却在帝国主义横行中国的年代里,遭到了巨大的破坏。1914年,在美国操纵下,一个姓黄的古玩奸商,买通了袁世凯的儿子袁克定和陕西将军陆建章,将六骏中最出色的“飒露紫”和“拳毛}n盗走运到美国,现珍藏在美国费城大学的博物馆。1917年,黄又企图盗窃其他四骏,风声传说,民怨沸腾。为掩人耳目,这伙盗窃分子竟丧心病狂把四骏浮雕打成碎快,企图装箱运走。在西安民众竭力抗争下,陕西官方出面追回四骏,现珍藏陕西省博物馆。
昭陵六骏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鲁迅曾称赞说:“汉人墓前石兽多半是羊、虎、天禄、辟邪,而长安的昭陵上,却刻着带箭的骏马,其简直前无古人。”宋代苏东城(六骏赋》曰:天将划隋乱,森然风云姿,庵驰不及视,长鸣视八表,帝遣六龙来。飒爽毛骨开。山川俨莫回。扰扰万弩胎。腰间大白羽,中物如风雷。区区数竖子,博取若提孩。手持扫天帚,六合如尘埃。艰难济大业,一一非常才。维时六骥足,绩与英卫陪。功成将八笃,玉格行天街。荒凉昭陵阔,古石埋苍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