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风水——武则天乾陵乾陵石刻
李渊临死前对李世民说:在我陵前置华表一对,使后世子孙可以听到我借助狻猊的忠告。

乾陵前有许多石刻,是唐代雕刻艺术的精品,以其精湛的艺术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在梁山乳峰山间的司马神道两旁各立有华表一座,高达8米,柱顶为桃形,八棱形柱身,方形基座。柱身上下交接处均雕有莲瓣,,各棱面均刻有精致华丽的蔓草海石榴花纹,柱座上还刻有狮子与其他兽类形象。
关于华表的来历,众说不一。有一种说法,认为华表起源于战国时齐国。当时,齐国国君齐威王初执政权,沉洒于酒色之中,不理国政。齐威王尤爱音乐,命人制作两架巨琴,长达8米,宽2米,20个人分两组在两架琴上同时弹奏,声音缭绕。一时间,齐国兴起弹琴之风。一日,有人求见威王,自称姓邹名忌,善弹琴,并说:“知道大王喜欢听音乐,特来求见。”齐威王立即召见,赐他座位,吩咐左右把琴放好。邹忌抚摸着却没有弹。齐威王问:“听说你琴弹得很好,为什么不弹呢?”邹忌说:“我所知道的,是琴理。那些丝竹之声,是乐工的事。”齐威王说:“琴理如何,我想听听。”邹忌就说:“琴,禁也。用来禁止淫邪,归于正直。早年伏羲制作古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以代表三百六十六日,宽六寸,象征六合。前宽后狭,代表尊卑,上圆下方,代表天圆地方,五根弦,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大弦为君,小弦为臣。其音以缓急为清浊,浊者宽而不弛,君道也;清者廉而不乱,臣道也,弦分为宫、商、角、微、羽。后来文王、武王各加了一弦,为少宫、少商,以合君臣之恩。君臣相得,政令和谐,治国之道,不过如此。”
威王说:“很好!你既然知道琴理,心知琴音,那就为我弹一曲吧?’’邹忌说:“臣以琴为事,就应精于弹琴;大王以国为事,就应善于治国。现在大王登上王位而不治理国家,与我抚琴而不弹有什么两样呢?我不弹琴,你不高兴;大王不治国,难道百姓会高兴吧?”齐威王顿觉羞愧,当即命人把琴弦扯断,把琴竖于宫门外左右,以使过往民众知道,国君己决心停止酒色,治理国政。这就是华表的雏形。
到了西汉武帝时,汉武帝刘彻是一代英明君主,为治理好国家,广开群臣进谏之路,也想学齐威王样子在宫门前竖两根大柱子,但又感到光秃秃的,很不雅观,就找来东方朔商量。东方朔对汉武帝说;“卧窃闻龙生九子,其一是狡貌,专管人间帝王不法之事。陛下真想作一代明主,就把它刻于石柱上吧,它可以时时提醒陛下要勤于政事。”汉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命人刻狡貌于柱顶,并在柱四周刻上盘龙,底座用石狮来装饰,这就是正式的华表。从汉到清,华表逐渐演化成为一种装饰物,成为古代宫廷建筑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把华表立于陵前,始于唐代。据说李渊临死前曾对李世民说:“在我陵前置华表一对,使后世子孙可以听到我借助狡貌的忠告。”李世民遵其遗言,仿汉代式样,在其父献陵神道两侧各竖了一块华表。这以后成为唐代陵墓建筑的定制。但乾陵前的华表顶端并不是怪兽狡貌,而是桃子,这又是为何?
其实,乾陵前原先也是按唐高祖献陵前的式样竖有一对华表。自从高宗入葬后,武则天每每睡觉,总是不安宁,不是有鬼在梦中乱叫,就是高宗托梦给她,让她保护李氏江山。一天夜里,武则天突然从梦中惊醒。原来,高宗又给她托梦了,由于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结果李家许多人被杀,忠直大臣也被杀被贬很多,李氏江山又断送在武则天手里。上天震怒,令狡貌晚上大吼不止,使高宗在地宫中不得安宁。高宗在梦中请求武则天想办法不要让狡貌吼了。一连几天都是如此,搅得武则天整日心神不定。没办法,只好把心腹法明和尚召入宫中商量如何办理。法明建议把华表的狡貌打去,换上桃子,因为桃子代表长寿。武则天依奏,命人去办理。一切安置好后,果然高宗也不托梦了,武则天心神也安定了。当然以上只是传说,具体如何,史料并无记载。乾陵华表的形状至今依然是一个谜。
在华表北面,有一对翼马,这种石刻翼马在唐代陵墓中是比较少见的。这一对石马高三点一七米,长二点八米,体形高大健壮,姿态雄伟生动,造型优美大方。马的头部结构清晰,筋骨坚实,突目闭口,鼻孔扩张,刻画出飞马悍强自豪的性格,优为精美的是马的双翼,其隽秀的卷云纹浮雕图案,给人一种和谐的美感。翼马,又叫飞马,又名飞龙。屈原《离骚》中曾说:“为余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这种马相传产在马成山,此山上多产金、玉。按我国古代阴阳家的看法,金、玉是阳气的精华,自然,这种马是阳气所化。据说这种马见了人就跑。现在奇怪的是此马的双翼雕刻手法竟与古希腊、古罗马式有点相似。唐代疆域最远时到今阿富汗境内,与希腊、罗马相隔千里,这一雕刻方式如何传入唐代,现仍是一个谜。
有一种解释是:高宗晚年,西域叛乱,狄仁杰率兵平叛,抓获了一批西域雇佣兵,其中有从小亚细亚来的几位工匠,被狄仁杰送到长安乾陵工地上。此时乾陵地宫,内外城均大部建成,只有司马神道两侧的石雕尚未竣工,在被抓获的工匠中有一位名叫克瑞特,负责雕刻飞马,为了活命,主动讨好工程监工武枚宁,并向武牧宁画了几幅飞马雕刻草图,武枚宁不敢定夺,都转交给了武则天。武则天看后,感觉马刻上翼,符合自己百年之后灵魂升天的愿望,并且图上的翼象云,表示马正在飞腾,就决定按克瑞特画所示雕刻。工部尚书阎立德听后,极力反对.,他对武则天说:“克瑞特乃西方蛮夷之人,蛮夷文化岂能比得上我大唐文化?再说,墓前立有飞马也不合祖宗定制。”有几位大臣也附和反对。
武则天听后,也是犹豫不决。监工武枚宁对则天说:“飞马相传是大禹治水时所乘,乃吉祥之物,高宗皇帝新崩,皇后百年之后,也要入葬乾陵,陵前有飞马,岂不象征皇后陛下百年之后上天面见天神?!”武则天听后,十分高兴,遂决定让克瑞特雕刻飞马。这克瑞特本是阿拉伯帝国一名宫廷工匠,只因宫廷政变,被迫流落当时的阿富汗为奴,后被唐西域反叛者用三百两白银收为雇佣兵,结果被抓到了唐朝。为了活命,日夜劳作。马刻好之后,武则天还亲自去看了看,十分满意,当即赦免了他,还任命他为唐工部一位小官吏。
克瑞特雕刻所用刀法自然是当时阿拉伯帝国宫廷中比较流行的希腊式,此种雕刻讲求工艺精湛,刀法圆润,雕成的石刻一般较圆滑,富丽。当然,以.上只是一种传说,由于年代久远,具体细节,我们自然无法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