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裕陵
昙花一现难以改衰亡之迹,亡国之地忧忧哉,除永裕、永泰之处,不知留落何处。

八陵陵区位于宋陵西南隅,东西隔淖沱河与西村陵区遥遥相望,西边紧邻沙沟河(洛河支流),北为伊洛河,南接白云山。永裕、永泰二陵西东一字排开,相距四百余米。二陵正北有村原各杏花村,因八陵中的最后一座永泰陵建于此,故改称八陵村,是为八陵陵区。永裕陵,宋神宗赵项之陵墓,现墓台东西五十七米,南北六十米,台高十七米。宋神宗是英宗长子,年轻时即有大志,发“天下弊事至多,不可不革”之言,即位后不治宫室,励精图治,致力于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的面貌,成为北宋后期较有作为的皇帝。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神宗下令设“制置三司条例司”,起用王安石为相,进行“变风俗,立法度”的改革,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对外通过“熙河之役”取得对西夏作战的胜利,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贫弱局面。但由于故臣旧勋的激烈反对,神宗开始动摇,三罢王安石相位,最后,因第二次对西夏用兵失败而忧忿致死。元丰八年(公元Boas年)十月葬于永裕陵。
永泰陵,宋哲宗赵煦之陵,位于永裕陵正西。现陵台东西五十米,南北五十五米,高二十一米。赵煦为神宗第六子,因其兄长均段而立为太子。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即位,改年号“元枯”,时年仅八岁,由高太后垂帘听政,任用司马光为相,废除新法,打击变法派,史称“元枯更化”。元裕八年(公元1093年),哲宗亲政,贬元祷旧臣,起用曾布等人意图恢复新法,但终于落入党争旧案,北宋王朝日趋衰落。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哲宗去世,因无子嗣,由其弟端王赵信继位,是为宋徽宗。
宋徽宗赵估是北宋第八代皇帝,神宗第十一子,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封遂宁郡王,绍圣三年(公元10%年)封为端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因哲宗死后无嗣,代兄而立。在位期间任用奸臣蔡京等“六贼”,又崇奉道教,大建宫观,自称“道君皇帝”,并大兴土木,兴建华阳宫,搜括江南奇花异石,在宫中过着纸醉金迷、花天酒地的生活。公元1125年冬(北宋宣和七年),金灭辽后大举南下,长驱直入,围攻宋都汁京,宋徽宗惊慌失措,一面下诏各地派兵来援,一面匆匆将帝位传给25岁的太子赵桓,即钦宗,自己在蔡京、童贯一伙护送下逃到了长江南岸的镇江府(今江苏镇江)。
宋钦宗系徽宗长子,出生后一岁即封京兆郡王,8岁封宝王,IS岁被立为太子,金兵入犯时受禅,在军民要求抵抗的呼声中起用抗战派李纲,金兵在勒索了S00万两黄金、5000万两白银、}o000匹牛马、100万匹丝绸以及得到宋朝应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的要求后,才匆匆北撤而去。金兵一撤,徽宗一伙悄然返回汁京,过上了太上皇糜烂腐朽的宫廷生活。不料半年后金兵又分东西两路南侵,攻入汁京。天会五年(公元1127年)正月,金兵扣押了钦宗,次月又扣押了徽宗,并将他们废为庶人。四月‘,金兵押解徽、钦二帝、后妃、太子(赵湛)及皇室、宗室、附马、公主、宫女、工匠、技艺、教坊男女共14000余人,分七批撤离汁京北上,北宋灭亡。从此,徽、钦二帝开始了终日以泪洗面的后半生俘虏生涯。南宋高宗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徽宗被囚禁了九年后死于王国城。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南宋以割地求和,归还太上皇(徽宗)尸体为条件,金世宗将徽宗遗骨归葬浙江绍兴。钦宗曾被关押在韩州(今辽宁省昌图县)、王国城、燕宋等地。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钦宗被迫骑马狂奔,因体力不支坠马,被马践踏而死。金世宗乾佑二年(公元1171年,即南宋孝宗乾道七年),金世宗以一品礼葬于巩洛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