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不发丧,成吉思汗陵寝
成吉思汗一手导演了遮人耳目的活剧。“秘不发丧”的后面,还隐藏着一个不可为外人知道的天大秘密。
成吉思汗死后,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费解之处,其中之一就是有关成吉思汗的死因问题。对于成吉思汗在进攻西夏之际流然长逝,历来有各种说法。有认为他狩猎时从马上摔下,受伤并引起发烧致死,也有认为他误被雷电击中身亡。还有的认为,成吉思汗在西夏境内作战时,膝部中了毒箭。有一个说法更离奇,一个俄罗斯的冒险家根据他搜集到的材料声称,成吉思汗在作战中,曾俘获了西夏一名美丽的王妃,晚上,这位王妃为了替夫报仇,切下了成吉思汗的一块肉,然后自己投入黄河,不久,成吉思汗也不治而亡。
稗官野史,往往不足征信。然成吉思汗的真正死因,今天也无从查考了。这里,不妨引用一下历史学家的看法。他们认为,成吉思汗之死是各种原因综合造成的。成吉思汗戎马生涯50余年,多次负伤,且酒色过度,妻妾据说有500多名;长子术赤的病故又给他沉重的心理打击;兼之连年征战,灭了花刺子模即回师进攻西夏,不适应那儿酷热的夏季天气,因发高烧不治而逝。成吉思汗之死虽然突然,但并不意外。
成吉思汗之死,最让人“意外”和捉摸不透的,是他对自己死后的安排,亦即“秘不发丧”这一奇怪的遗嘱。据《多桑蒙古史》记载,成吉思汗临终前,“汗同时嘱诸将,死后秘不发丧。待唐兀主及期出都城来渴时,执杀之,并屠其城民。诸将果如命而行。”几天后,夏主李观身着编素,手奉玉玺,献出城池,降了蒙古。蒙古诸将遵照成吉思汗遗命,立即将他处死,西夏到此国亡。然而,谁也没想到,所有这一切,只是成吉思汗一手导演的用来遮人耳目的活剧。“秘不发丧”的后面,还隐藏着一个不可为外人知道的天大秘密。
这个秘密,就是汗位之争。汗位之争由来已久。成吉思汗和长妻字JL帖共生育了四子:长子术赤,次子察合台,三子窝阔台,小儿子拖雷。字儿帖曾被蔑儿乞人夺去,后来,成吉思汗求助于王罕、札木合才又把她夺回来,不久,字儿帖生下了术赤。因此,对术赤是否为成吉思汗的亲生儿子一直存有疑问,“术赤”在蒙语中即意为“陌生人”。四子当中,谁来继承汗位呢?如果仿效长子继承制,那很可能非术赤莫属;但要根据古老的蒙古风俗幼子守灶制,拖雷无疑具有优先继承权。随着成吉思汗的日渐衰老,这一问题变得敏感起来。早在西征前,成吉思汗的另一个夫人也遂,敏锐地察觉到了大汗的继承人问题,她提醒成吉思汗:“大汗年事已高,涉历山川,亲征异域;若一旦不讳,四个儿子谁做继承人?应当令众人先知,以备不”成吉思汗说:“夫人讲得很对。这等言语,诸子、诸将皆不曾提我也忘了。”测说
成吉思汗将四个儿子叫到一起,他先问大儿子术赤:“你是长子,先说说自己的想法。”术赤未及答话,次子察合台忙说:“父亲先问术赤,莫不要立他为嗣?他是蔑儿乞种,俺如何叫他管着!”才说罢,术赤忍耐不住,气愤地立起,揪住察合台的衣领说:“父亲不曾别择,你敢妄此说法?’’于是兄弟两人互揪衣领不放,准备厮打。经博尔术、木华黎等人劝解,方才罢手。成吉思汗默坐不语。在旁的部将阔阔拥思批评了察合台,不该用“蔑儿乞种”这样的话去伤害母亲的心。成吉思汗接着说,“术赤是我儿子中的长者,今后谁也不许胡说八道。”尔后,他询问诸子,勉强推举窝阔台为大汗继嗣人。窝阔台性格温和,心思缤密,善于处理协调各种关系,平时也尽量做出一付与人无争的宽厚姿态。他的沉稳、慎重、颇得成吉思汗的好感。两位大哥的争执,使他意外地成了汗位继承人。
成吉思汗挑选窝阔台为汗位继承人,还有一个理由。他这样解释说:“王位和国家的事是桩困难的事,由窝阔台治理吧。可是,说到我的禹儿惕和家室,及我征集的军队、珍宝财物等,都交给拖雷管。”成吉思汗考虑到了蒙古的风俗习惯,又看到了诸子之间的矛盾,故而采取了一种折衷之策,由拖雷继承他的财产,窝阔台继承他的汗位。在成吉思汗面前,术赤和察合台再不敢多说,一场风波,暂告平息。西征中,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在玉龙杰赤前线,又发生了矛盾。当时成吉思汗改命窝阔台为帅,才暂时平息了又一场风波。在最初的立储之争中,术赤无疑是失败者。他怨恨成吉思汗,认为父亲有意偏袒,对察合台更是耿耿于怀。因此郁郁寡欢,渐渐有意疏远众人。西征结束后,察合台、窝阔台等人回到了成吉思汗身边,术赤却一人擅自回到自己的营地。成吉思汗命术赤征讨钦察草原诸部,术赤违命不往。后来,术赤干脆借口生病,拒绝和成吉思汗见面。
术赤明显流露的对立情绪,成吉思汗焉能不知。成吉思汗甚至怀疑起术赤是否图谋不轨。有个人自称从术赤营地来,成吉思汗命人把他叫来:“你见到术赤了吗?’’“启察大王,术赤身体很好。我来时看见他正与众人打猎。”来人恭谨地回答。成吉思汗闻言勃然大怒,术赤假装生病,有意欺骗自己,这还了得!“术赤莫非疯了,莫非他要造反!”成吉思汗立命调兵遣将,要亲率士卒攻打术赤。恰在此时,传来了术赤的真实死讯。满腔怒火的成吉思汗转怒为悲,颓然坐了下来。
术赤的碎死,解开了成吉思汗心中的疑虑。却又使他认识到了汗位继承问题的严重性。1226年,成吉思汗远征西夏,突然病倒,他隐隐预感自己大限已至,对汗位继嗣之事越想越加不安。成吉思汗知道,窝阔台虽已被立为嗣,但如果自己此刻死去,窝阔台要顺利登上汗位,谈何容易。至少三桩事对窝阔台不利。蒙古军主力远在西夏,蒙古本土空虚,窝阔台尚年轻,难保那些蒙古王公贵族不心生异念,乘机作乱,此其一;察合台不在身边,一旦得知父汗去世,会不会谋夺汗位,或效法术赤,分庭抗礼呢?此其二;西夏很快就能降服,如果蒙古军退回本部,会不会再度反复,背叛蒙古?此其三。成吉思汗不由得想起了父亲也速该去世后,部众背叛的一幕幕情景,他决心在自己活着的时候,把汗位继嗣之事彻底了结。
成吉思汗猛然想起了博学多才的耶律楚材给他说的一桩事。耶律楚材在给他讲述秦亡事迹时,曾告诉他,胡亥本来不能继位的,该继位的是公子扶苏。但秦始皇喜好巡游,每年都要游历全国各地。有一次出巡时,突患重病,临终时,遗命出镇边塞的公子扶苏继嗣。胡亥当时陪侍始皇,他贪图九五之尊,就和赵高、垂相李斯勾结起来。他们篡改了遗命,令扶苏自杀。同时,封锁消息,对始皇之死秘不发丧,星夜往回赶,胡亥终于顺利当上了皇帝。胡亥无道,导致了秦的灭亡,云云。成吉思汗若有所悟,他命人将窝阔台、拖雷叫来。r窝阔台、拖雷不知发生了何事,匆匆赶到成吉思汗大帐。成吉思汗屏退了左右,对二人说:“我病势己不能救治,死期将近,赖天之助,我为你们建立一广大帝国。若我死后,你们怎么办?’’
窝阔台、拖雷诚惶诚恐,垂手侍立,刚欲开口,成吉思汗摆摆手,自个儿说了下去,“若你们保持不致分解,则必须同心御敌,一意为你们的友朋增加富贵。”成吉思汗顿了顿,“你们当中只有一人继承汗位,我重申,由窝阔台为继嗣人,不得背我遗命。察合台不在侧,应使其无生乱心。”这时,成吉思汗示意二子走近,压低嗓音,把自己刚才的想法如此这般说了出来。窝阔台、拖雷心领神会。商议妥毕后,成吉思汗又命诸将进来。于是,便出现了《多桑蒙古史》所记载的成吉思汗遗命诸将一幕。
根据既定策略,成吉思汗病逝后,窝阔台、拖雷及诸将对外守口如瓶,绝对不让成吉思汗之死讯泄露出去。夏主李9}:投降后立予处决,以绝后患。随后,窝阔台、拖雷命令即刻拔营,星夜兼程,赶回蒙古本部。沿途所遇之人,一律杀掉,连其牲口也不例外。就这样,窝阔台和拖雷率领蒙古大军,护送着成吉思汗的灵枢,神不知鬼不觉突然出现在蒙古草原上。
接着,窝阔台、拖雷紧急召集蒙古王公贵族。直到这时,才发布讣告,正式宣布了成吉思汗的死讯。待察合台得知讯息,匆匆赶到时,拖雷正在宣布成吉思汗的遗命:由窝阔台继承汗位,拖雷先行监国。面对这一切,察合台还能说什么呢?望着成吉思汗森森然的灵枢,察合台有些怨恨,又有些酸溜溜的。不知出于悲悼父汗,还是其他什么原因,他眼泪浑滓流了下来。两年之后,蒙古草原召开了忽里台大会,窝阔台正式登上了汗位。至此,成吉思汗设计的“秘不发丧”之谋终于顺顺利利完成了最后一步。然而,后来有些事情也许是成吉思汗想不到的。一二三一年,也即成吉思汗逝去四年,拖雷“帮”窝阔台喝下了祛邪除病的符水,不明不白地死去。
窝阔台死后,其子贵由欲继承汗位。术赤之长子拔都拒不参加忽里台大会选汗。贵由欲攻打拔都,不料亦神秘死去。拖雷长子蒙哥在拔都强硬支持下,继承了汗位。随即,镇压了所谓的一起谋反,杀戮王公大臣七十余人,几乎都出自窝阔台、察合台两系。这一连串的变故,只不过说明了一个简单的事实:成吉思汗之后,汗位之争不仅没有消弹,反而愈演愈烈。为了争夺汗位,骨肉相残,兄弟阅于墙,尔虞我诈,手段无所不用其极,成吉思汗的子孙导演了一幕又一幕血腥活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