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帝陵风水之谜
峰陵林密,怪石嶙峋。云锁峰顶,黑龙奔腾。好一座王气所美的九龙山。

金陵陵园位于北京西南的90余里的大房山下。大房山明秀挺拔、林木葱郁,古称幽燕奥堂。它的主峰猫耳山、云峰山、连泉顶的海拔都在1300米以上。云峰山又称九龙山,在诸山之中位于东北侧,峰险林密,流泉幽咽,怪石嶙峋,每当天气阴晦时,云雾锁住峰顶,黑灰色的云团奔腾翻涌,似有数条怪龙搅闹。沿主峰而下,延伸九条鲤鱼背似的山脊,奔向山间平地。两旁高山如屏,屏下两股清澈的清泉终年不断,正中一道石门,只有一口可以出入,峰顶正前方遥相对应的是一排千初绝壁。当地百姓叫这里为龙门口、豹子窝(原在侧峰上有两个石洞,故称),云峰山因其九条山脊而叫做九龙山。
金陵陵园以云峰山为主峰,向两翼居开。当年,一金海陵王迁陵时,借大房山左右两条山脉葬下诸先帝王。正中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和金太宗吴乞买的陵墓,称为睿陵、泰陵,两侧依而葬的是完颜家族的子子孙孙,其布局如同临阵对敌,左右众将环卫着金太祖,呈“雁翅排开”之势,又像依山布列成的一个“金”字,两条山沟就像“金”字上边的“人”字,其下的坟山、老虎山就像“金”字下面的两个横道。
金陵背倚的八条山沟中,每条沟中都有一二山泉外涌。天晴时山中飘云,也就是说在山外看着还是一望无垠的碧蓝晴空,进了山就有云雾遮面。当地山民称之为“龙气”,山外如天阴,里面必定有雨。当地百姓传说,龙王每年都要给皇陵下七七四十九天雨来浇陵园。金陵脚下的山神庙内曾有一高大的石人,用铁链锁着一只石虎。传说是从前老虎经常出来伤人,山神把它制伏了,所以它乖乖地看守皇陵。金陵选址背靠奇山、前临深壑,伴有清泉,呈环抱之势,可谓虎踞龙盘,这一“风水宝地”是如何选好的?这就必然要谈到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和海陵王完颜亮。
2.全真教教主王处一完成了完颜亮的“北都南归,北陵南迁”的梦想。
天会九年12月,海陵王完颜亮秘密潜入皇宫,与事先收买好的附马唐插辩、寝殿小底大兴国奴、护卫十人长忽土、阿里出虎值殿一起密谋。要轼杀金熙宗,篡夺王位。初八夜,忽土、阿里出虎到金熙宗的睡榻前以刀砍杀金熙宗,金熙宗惊醒后想拿自己放置在榻上的佩刀抵抗,哪里知道力已被收拾寝殿的大兴国奴拿走了。忽土、阿里出虎以刀砍杀金熙宗未死,完颜亮又赶进去,亲手用刀把完颜宜刺死。
完颜亮之所以要轼君篡位,这里有一个传说,完颜亮年轻时一直在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市)内演练武艺和攻读经书和兵法。一日,天气特别晴朗,他便纵马猎游,不知不觉中己到了金太祖陵前,即下马拜渴,三拜之后,突然晴天霹雳,顿时大雨傍沱,无法返回会宁府。陵户们便请求完颜亮休息一夜。完颜亮于是独自一人进入上宫席地而卧。子夜,他突然感到一阵亮光,定睛一看,原是祖父完颜阿骨打的牌位在放光,他感到非常惊恐,赶忙长跪不起。耳朵边传来了完颜阿骨打的声音:“你本是我的长孙,命该袭我王位,称帝之后,你必须做一件事,那就是北都南归,北陵南迁,好让我一直跟随你们,以保我大金千秋万代。”
话毕,牌位灵光顿失,大雨骤停。完颜亮感到非常高兴,随即出殿上马直奔会宁府。第二天,陵户们不见了海陵王,十分焦急,恰好有一个守夜仆人说他看到海陵王急驰东去,适时有五彩祥云从天而过。从此,海陵王有帝王之气的传说传遍大江南北。海陵王轼杀完颜宜后,随即登基称帝。但他念念不忘北都南归,北陵南迁之事。海陵王一向笃信道教,与当时全真教大教主“王处一”私交甚厚,经常与王处一商量选陵址之事。
大约是金贞元二年时,传说海陵王邀王处一出外行猎,行至大房山大红谷时,王处一说此处可以选为陵区,大红谷因谷口外岩石裸露处,一片片石头和砂上呈见红色而得名。行至九龙山时,王处一又说九龙山左有青龙,右有白虎,先祖的陵墓可以迁葬于此,九龙山九条山脊奔腾而下,正中一条高于其他八条,“龙头”处也雄伟挺拔,龙头下有一寺庙,称“龙衔寺”。正中的龙头处可以安葬金太祖,龙子龙孙可葬于侧龙处,而且“九”谓“九言其多”。预示着大金王朝可以千秋万世,永不衰竭。海陵王听到这些,频频点头赞许。这时,一头小鹿突然从草丛中跃起,向前奔去,海陵王赶忙拍马追赶,忽然山路一转,小鹿失去踪影,前面是一座金光闪闪的寺院,这就是云峰寺,海陵王下马入寺,抬头看见的不是佛像,而是他祖父完颜阿骨打、叔祖完颜吴乞买和叔父完颜兀术坐在供案之上。这样,海陵王更加相信王处一的话了。
回到中都(今北京)后,海陵王便下令把金太祖、金太宗、金兀术的陵墓从东北迁来,把佛像的肚子凿开,安放上面三位的牌位。在寺基上打洞挖穴,安放了他们三人的灵枢。后来,他又把他父亲宗干的陵墓也迁来葬于此处。前后历时半年,从此,便有了金陵。关于王处一给海陵王指点陵寝为何偏偏选在九龙山,后人多有解释,最具神秘色彩的是,认为金朝历经九代皇帝,故又称“九龙”,九代之后,灵气散尽,金朝也就随之灭亡了。随着1234年金哀宗完颜守绪的去世,金陵的建造也就趋于结束,金陵由此由盛而衰。
3.明王朝为了镇住金女真人的“王气”,在金帝陵址上修建了一座座关帝庙及岳飞、牛皋的庙宇。
金帝陵在元代并没有衰败。金元之间虽是敌国,但元立国后特别是忽必烈定都北京之后,一直奉金为正朔,元人处处以金的继承者自居。所以,金帝陵在元代还维持着祭祀等礼仪。
明天启以前,金帝陵也是享受祭祀的,天启元年才罢金陵祭祀。之后,大规模的对金陵的破坏也开始了。天启二年的三月,明朝皇帝朱熹宗派了许多兵马来到大房山金陵,先是毁陵断脉,把金陵的地面建筑全面砸毁,然后扒开地宫墓道掘开地宫,把要六七个人才能抬动的大石头、栏杆、护板、石柱等向墓道和地宫中推砸。当时不仅帝陵区遭到这样的破坏,连处在丰台区的乌古论窝论墓及城近郊的金墓都被破坏了。他们甚至把太祖睿陵所依的九龙山的“主龙”龙脉就是最突出的一条山脊,“龙头”部分砍掉半截,在“咽喉”部位挖了一个洞,里面填满了鹅卵石,以为这样“砍龙头”、“刺龙咽”,就能把女真人的气运给灭了。
天启三年,十分崇拜武圣关公的明王朝,在金帝陵源址上修了多处关庙,想以此来压住金女真的“王气”。现存关庙遗址在睿陵的主龙脉上有一座,道陵享殿基址上有一座。另还修有“皋塔”,就是和岳飞一起抗金的牛皋,在这里被奉祀。皋塔遗址还有z米多高,正方形,边长3米多。当地老百姓传说是牛皋坟,而睿陵是“气死兀术,笑死牛泉”的她方。
明朝之所有要这样干,是因为崛起于关东的满族,是女真人的后裔,所建国号就叫“后金”,在和明朝的数次战争中,都把明朝击败,特别是萨尔浒之战和辽阳、锦州之战更把明朝打得一败涂地。于是有人出主意说,后金之所以这样兴盛,就是因为他们的祖坟埋在大房山这块宝地,“王气太盛”的缘故,必须毁断陵脉才能打败他们。于是,明王朝便捣毁了金陵。清朝入关后,顺治在北京原明故宫登基,又一次“定鼎于燕”,不久,便开始修复被毁坏的金帝陵。当年,清太宗皇太极四次挥兵入关,打到靠近北京的城市地方,曾到金陵去参拜,证明那时各陵陵位还是能认出的。但天启三年后,金陵便荡然无存了。所以,顺治、乾隆帝的时候,只把遗迹还较明显的睿陵、.兴陵修复了,其他诸陵未动。而且,对睿、兴二陵的修复,估计也是象征性的。
乾隆十八年(1753年),乾隆皇帝“亲命人至睿陵展渴”,但这次祭祀也是金陵最后一次受到皇帝亲自派人的祭祀了,以后,房山地方官每年对金陵也就是象征性的祭祀一番,以至于山老林深,连入陵的路都不好找。清王朝灭亡后,金陵惨遭盗劫的历史又开始了。当时军阀混战,各自为王,民不聊生,当然谁也不会想到保护文物。就在陵户集中的房山车厂村,出了盗墓为生的土匪刘振山,外号“小老虎”。他纠集了上百人,对大房山所有的古墓公开进行盗掘,最显眼的睿陵、兴陵自然首当其冲,这两座陵的宝顶都被挖开一个大洞,后来干脆一劈两半,但三合土宝顶下面竟空空如也,再往下挖就是地表的石头了。这时人们才知道清代重修的陵并未修到原陵址上,坟头只是个样子。所以,当时还流传着清朝对金陵是“明修暗盗”的传说。
金帝陵没人管了,陵户繁衍的后代也不能因看陵而领到钱粮,便在陵区开荒种地,猎羊猎兔。周围的村民也开始大肆砍伐陵园内的松柏林木,拆毁享殿亭楼等。清代没有修复过的道陵、思陵、裕陵等,更是损毁严重,连地面痕迹都很难找到了。解放后金陵除有几个历史学家偶尔谈到外,.便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到了“文化大革命”,金陵这片废墟更是在劫难逃,推上机、拖拉机全开上来造田,“向荒山要粮”,各种石人、石兽都被砸毁砌到梯田上。华表被炸烂,残砖碎瓦被推到两侧的山沟里,太祖陵区被“建成”数层大型梯田。可以说,金陵的衰败到此时,便达到了极致。金陵被毁,而没有像别的帝王陵寝被保护下来,这固然有历史的原因,但冥冥之中是否有一种定数,这是个谜。
4.海陵王将金太祖迁至大房山的当夜,一团红气,骤然生起,向西方飘去。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汉名完颜吴,因头鱼.宴起兵抗辽,创建了大金国,在位九.年,征战半生,是个马上皇帝,56岁正当英年时,流然病逝。天会元年(1123年)九月,金太宗率完颜氏家族子弟和满朝文武大臣。将太祖棺撑葬于上京宫城西南,并建宁神殿,四时祭祀。此地位于黑龙江省阿城市,故金皇城遗址西南,现还有一高大土阜,土阜前有碑,上书“金太祖之陵”。天会十三年二月,完颜阿骨打被迁葬到一座风水极佳的高山下,_曰“和陵”,到了金皇统四年,和陵被改称为睿陵。金贞元三年(1155)十一月,海陵王将太祖迁到大房山云峰山下,选中了九龙山“主龙”龙首之下的龙衔寺安葬了金太祖,仍号睿陵。海陵王未给太祖修地宫,而是在寺基上向下凿洞。这寺基下面是天然巨石,便一直凿下去,究竟凿了有多深,尚不知晓,仅现在挖开的部分,就有3米多深。金太祖的棺撑便葬入这样的石室,其上再作宝顶。前面,建了享殿,当时称原庙。
这就是历史上的“三葬太祖陵”,据传说这三座陵寝均未安放其遗骨,海陵王将金太祖迁至大房山的当夜,一团红气骤然生起,逐渐向西飘去,而太祖的故里即在阿城西方。当时起棺撑的士兵莫不惊骇,以为得罪了太祖亡灵,纷纷向西叩拜,然后匆匆离开,究竟这是传说还是史实,只有当金太祖在大房山的陵寝被开掘之后,才会有定论,现在,它仍然是不得而知的谜。金太祖陵建立起来,其宝顶的两边各有一座宝顶,按金制,是陪葬太祖的。一边是著名军事统帅、梁王完颜宗弼;另一边是海陵王的父亲完颜宗干。
完颜宗干是金太祖的次子,战功累累,在皇室中很受尊敬,被封为宗姓王较高的王爵—辽王。后来,海陵王把乃父从辽王升格为睿明皇帝,庙号德宗。金世宗政变上台后,“大定二年,除去庙号”,也就是将其从太庙中驱出,但仍然溢为“明肃皇帝”,过了不久,金世宗由于痛恨海陵王,又“追削明肃皇帝号,封为皇伯、太师、辽王,溢忠烈”。但无论怎样改来改去,却没有见到关于迁葬宗干的记载。人们普遍猜测,金世宗从来就没有找到完颜宗干的棺撑,这也可能是海陵王早就预料到他身后的事,所以,虽然作为陪葬人的完颜宗干葬在金太祖陵旁,但却无人知晓他的真正的棺撑在哪里。
完颜宗弼声名赫赫,他的俗名金兀术更为人们所熟悉,直到现在,当地百姓还把太祖陵作为金兀术坟。金兀术是金太祖的第四子。金太祖长子完颜宗峻在太祖死后的第二年就死了。二子就是海陵王的父亲完颜宗干,德宗。三子是金世宗的父亲完颜宗辅,又称宗尧,睿宗。而真正有帅才的人却是人称四太子的宗弼。金朝之所以灭北宋又屡败南宋。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军事指挥靠的就是这个四太子。多年来,由于儒家大汉族主义观念和《说岳》等通俗小说的影响,在民间,人们普遍对金兀术没有好印象,把他看成是异族侵扰和凶恶的化身,这和历史事实相去甚远。金兀术在统一北方,促进女真族向封建化过渡方面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在黑龙江一带的民间传说中,金兀术是作为女真族的民族英雄形象出现的,当地的人都为他树碑立传。可惜,金兀术生前未能当皇帝,当然不能留下陵号。海陵王对他的诸位叔父,最尊敬的就是这位金兀术了,所以才把他葬于金太祖陵侧。金世宗上台后,取消了完颜宗干和完颜宗弼的陪葬资格,而把自己的父亲完颜宗辅加以帝号庙号,来陪葬金太祖。
完颜宗辅又称完颜宗尧,被迁来陪葬金太祖后,其下葬的陵曰:“景陵”。1986年5月,’景陵的陵碑出土。出土时碑的底座就己断裂,碑身还裂了两道线。据传说,当陵碑运至大房山时,厚达o.s米的碑身突然断裂,大家都感到非常意外,匆忙中又赶紧制作了另一个碑,但奇的是碑运至大房山后,夜间一声惊雷又将石碑劈断。当地的人们都认为是金太祖不愿意让完颜宗辅来为自己陪葬。
5.小尧舜和陪葬皇后为何人?
金陵诸陵中所葬之人,最值得一书的是兴陵葬主金世宗完颜雍了。金世宗和他的妻子乌林答氏即昭德皇后,是传奇式的人物。金世宗的父亲完颜宗辅是纯正的女真族,而母亲李氏夫人则是汉化很深的游海籍人。世宗出生的这年,祖父完颜阿骨打逝去。13岁时,父亲完颜宗辅又病逝于征战途中,按女真旧俗,夫死,妻不可寡居。完颜族宗室按族规,在宗辅去世的二年后,向李氏发出改嫁的强令,可以让她在宗室男性中不分辈分的选择。李氏不从,只有出家为尼。她临行前为.儿子选择了一个理想的妻子,然后,抛下爱子,出宫返回辽阳故里。金熙宗亲自批准为李氏建造了清安禅寺,并特赐了她一个法号—通慧圆明大师。从此,李氏和金世宗母子之间,便很少互通音讯了。
李氏出宫时为完颜雍娶的理想妻子便是乌林答氏,乌林答氏不仅容貌端庄秀丽,而且聪颖过人,在残酷的宫廷斗争中,她儿次设计保护了完颜雍,直到献出自己的生命。海陵王杀了金熙宗当上皇帝后,很想杀掉完颜雍。当完颜雍去赴济南尹之任要职时,为了控制完颜雍,早己深知乌林答氏对完颜雍的重要性的海陵王,让完颜雍将妻子送往中都燕京做人质,如果完颜雍抗旨不遵,就可借故杀掉他。在这种情况下,乌林答氏毅然前往,临行前,她写了一封著名的“上世宗书”,预言完颜亮必将败北,希望丈夫不要因她的死而悲伤,“作儿女之态’,,要振作起来,“修德政,肃纲纪,延揽英雄,务悦民心,以仁易露”,“卧薪尝胆”,“一怒而安天下”。然后,乌林答氏整装前往燕京。当行到北京良乡县固节镇时,乌林答氏觉得固节这个地名颇有持节不屈之间,于是乘左右疏忽之时,投湖自杀。
妻子的死,使完颜雍增加了要推倒完颜亮夺权称帝的决心。金贞元三年(1155年),完颜雍由原来的葛王改封为赵王,调任地处关外的东京辽阳府出任留守官兼府尹。在辽阳的清安禅寺中,他见到了出家为尼的老母李氏,李氏这时已62岁了。直到现在,完颜雍才了解到母亲所以出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要在辽阳联络当地渤海大户,积聚粮草,招兵买马,明为奉佛,暗里到处请隐士,拉高人,这时己有相当大的规模了。完颜雍利用母亲为他准备她的政治和军事力量,又苦心孤诣地进一步发展,经过六年的准备,1161年}o月,完颜雍乘海陵王率兵南下之时,在东京辽阳府的宣政殿称帝,改元大定。
后院着火,前方倒戈,海陵王南下在采石矶败于宋文官虞允文之手,被敌兵所杀。完颜雍坐稳了座位,实行了符合实际的对内对外政策,保持了29年北方中国的安定局面,史称金世宗为“小尧舜”。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正月初二,完颜雍病死于福安殿,终67岁‘即位的皇孙金章宗完颜憬根据他生前遗嘱,将他葬于太祖陵侧,称为兴陵。兴陵陪葬三人,一是昭德皇后乌林答氏,另两个是元妃张氏和元妃李氏。这三人都是金世宗未称帝之前娶的。最令金世宗缅怀不忘的当然是乌林答氏,他称帝后,尽管娶了许多妃殡才人,但都不许称后,将皇后之位永为乌林答氏保留。
当初为了不引起海陵王的怀疑,乌林答氏死时的埋葬是很草率的,没有向任何人告哀,也没举行必要的哀悼仪式。只是在宛平县土鲁原找了一块僻静的墓地,草草地将乌林答氏的遗体埋葬了。每当想起此事。完颜雍都悲痛万分。1179年11月间,云峰下的坤厚陵建成,金世宗下令将乌林答氏的灵枢迁至该陵。那天,金世宗率金廷百官出城,奉迎于框前,金世宗登上灵车,扶枢坳哭,哀情切切,催人泪下。待安葬时,金世宗让乌林答氏亲生的太子完颜允恭步行拉着灵车。这天、正赶上风雪交加,完颜允恭为了表示对母亲的孝心,拒戴雨具,衣尽沾湿,一步一步走了近50里,把母亲送到陵中,当时见者无不泪下。
迁葬中还有一段插曲。金世宗下诏。除迁葬乌林答氏外,先前死去的几位妃子也都迁葬到乌林答氏的墓旁。元妃张氏也在此列,和乌林答氏同时迁葬。这个张氏出身于渤海大族,金世宗起兵称帝很大程度靠的是张氏家族的势力,而且张氏先于乌林答氏生了儿子,即完颜雍的长子完颜永中。但完颜雍却立了次子乌林答氏所生的完颜允恭为太子,这使永中及渤海籍妃子们所生的诸子对世宗很不满进而结成仇恨。迁葬这一天,灵车行到半路,长子完颜永中竟置亡母本是妃位的尊卑次序于不顾,强令载着张氏灵枢的灵车前行,走到了乌林答氏的灵车前面。乌林答氏生前的心腹家臣张仅言看见了,怒不可遏,欲奏于金世宗,幸被完颜允恭阻止,否则,这次丧事可要丧上加丧了。金世宗死后,金章宗便把乌林答氏,元妃张氏、李氏的遗骨都迁葬到了兴陵。
6.海陵王跟随洪钧老祖升天而去了,只有天上的大雁才能寻找到他的归地。
金帝陵里单是埋葬有帝号的人就有20个,其中绝大多数是追封的,有的葬时有帝号,尔后又被削去,如德宗皇帝;有的入葬时以王礼,尔后又追尊金帝,如金熙宗、金显宗。其正称得上是皇帝的实际上只有五位,即: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金太宗完颜吴乞买、金熙宗完颜宜、金世宗完颜雍、金章宗完颜}0
金朝还有四个是真正当过皇帝的人,他们的葬地不详,一是金海陵王完颜亮。1161年10月,完颜雍乘海陵王率兵南下之时,在东京辽阳府的宣政殿称帝,改元大定。后院着火,前方倒戈,海陵王南下在采石矶败于宋文官虞允文之手后,不知所归,故葬地不详。·据野史记载:海陵王同宋军交战,屡战屡败,将士纷纷倒.戈,他感到大势己去,经过片刻的思索,决定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匆忙中只带着18名部下在夜幕的掩护下逃离军营。夜色朦朦,烟雾弥漫,海陵王等人走出不远就发觉迷路了,因为无法辨别东西南北。无奈只好漫无目的地乱闯,以免被追兵发现。走着走着,忽见前方灯光闪烁,海陵王等人惊喜异常,知道是走到了有人居住的村庄,于是便在村里的一座枯庙中暂时歇息。一个时辰在寂静中过去了,海陵王等人疲惫地入睡。突然,空中一声巨响,惊醒了村民,人们纷纷起床走向户外,发现半空中有一条火龙直射而下,散发的光芒使村子犹如白昼一般,很快火龙就朝着枯庙的方向落去。村民们急忙寻着踪迹来到庙里。却见庙中除了十凡名惊魂甫定的败兵蜷卧其中,没有任何令人奇异的迹象。于是人们更加疑惑不解:这座破庙早已荒废,香火零落,偶像倾倒,几乎无人问津,为何今晚神龙下降,异彩冲霄。毫无疑问,定有异人在此。村民们唤醒了沉睡的兵丁。借懂之中,败兵以为是追拿他们的人来了,举起刀枪准备应战。村民急忙解释,海陵王等人虽莫名其妙,但知来人并无恶意,便放下武器,并询问了村子的一些情况。村民告之,连年兵乱,周围村落遭骚扰不堪忍受,唯有该地尚未波及。随后,便纷纷离去。.海陵王大惑不解,他对部下说:“我们从兵营到此地路程约六七百里之遥,为何仅半夜的时间就到了,莫非真的有神灵默佑?”于是,他一人出庙观察起这座废墟的破庙,只见庙己经残破不堪,无从寻得其昔日的辉煌遗迹。廊下横卧着一张破匾,多数漆己剥落,只能隐隐约约地辨得上面“洪钧庙”三字。原来是洪钧老祖的遗迹,昨晚的异象定是洪钧老祖显应。海陵王非常高兴。第二天清晨,海陵王独自进入供奉洪钧老祖的堂内拜谢。其部下在外等候,可是等了很长时间也不见海陵王出来,大家进去一看,却没有海陵王的任何迹象,只有他的佩刀仍在地上,大家猜测,许是洪钧老祖带走了海陵王,让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就是海陵王异化成仙的传说,由此葬地不详。
四个真正当过皇帝的人除了海陵王外,第二个就是金卫绍王完颜永济。他是金世宗的第七子,以叔父的身份继金章宗帝位。据记载他性格柔弱又缺少智谋,因而朝政混乱,蒙古强大起来,从西北入金的境内,完颜永济求和不成,屡战屡败。在位五年时,被胡沙虎所拭,死后被降封为东海郡侯,而没能入.土金陵。
第三是金宣宗完颜殉,胡沙虎杀了卫绍王后,便迎立完颜殉为帝。完颜殉是完颜允恭的长子、金世宗的孙子、金章宗的哥哥。他的生母是渤海人,不是女真人,而完颜.殉的生母孝爵皇后徒单氏是女真人,所以完颜殉被立为皇太孙,当上了皇帝。卫绍王时,国势衰微,大臣们想起了这个受委屈的皇长孙,所以在卫绍王被杀后,迎立他当了皇帝。他一即位,便以国壁兵弱、财用匾乏,金中都守不住为理由,忙着向开封迁都,想以此避开蒙古兵的锋锐。当年海陵王修开封想迁都是想南下进攻南宗,此时金宣宗迁都却是逃跑。这和当年金太宗攻占开封、俘虏徽钦二帝时,其国势简直是天壤之别。果然,迁都不久,中都陷落,蒙古兵放火烧中都,大火烧了两个月,祖宗神御、宫苑建筑,连同后宫殡妃都死于大火之中,河北一带郡县均向蒙古投降。随后,南宋、西夏又先后和金国开战,金国更是穷于应付,灭国之势己不可挽回了。金宣宗在位10年,死于开封,就地安葬了。
四是接续金宣宗帝位的完颜守绪,史称金哀宗。他是金宣宗的三子,继位后就处于蒙古兵围打之中,汁京被围,他先后逃往旧德、蔡州,蒙古兵和宋兵将他围在蔡州。他自知国之将灭,把帝位传给出宗室完颜承麟,在蔡州幽兰轩上吊自杀。虽然东逃西跑,哀宗倒也还当了11年皇.帝。侍臣们将他火化后,骨灰抛入汝水。至于金末帝完颜承麟.,可能是历史上当皇帝时间最短的一个。他原是金的东西元帅,行总元帅职权。金哀宗眼见得国之将亡,要把帝位传给他,他坚决拒绝。金哀宗说J,我肌体肥胖,不利驰突。你骄捷亦有将才,万一能冲出包围,侥幸活下去,咱们的皇室不算断绝。这样,完颜承麟才继了帝位。刚即位,宋和蒙古就攻了进来,在巷战时,完颜承麟死于乱兵之中,当然谈不上安葬,亦未留下年号、庙号、谧号,只以金帝称呼。
7.“十王”究竟是些什么人?“十王”坟又为何历八百年而完好,它又是如何把巨石堆成一座山?这在“十王”坟未打开之前,永远是一个不解之谜。
金陵陵园有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诸王兆域”,顾名思义,就是埋葬皇帝们兄弟辈的地方。在金太祖睿陵西北侧有一条山沟,三峰环列,其状如盆,故名三盆山。其地有古寺祟圣院,又称“十字寺”,因其寺碑额上阳刻“十”字。此寺之南,有一座山叫凤凰山,凤凰山的南端,有个小山坳,叫断头峪,民间传说是窦尔墩断头之处。在凤凰山的中段,有一条东西走向的沟,位于断头峪的北边,叫石门沟。从沟口到沟里,自然形成三道山石屏障,在第三道石门的北侧,有一块高大但形状很特异的巨石立在沟口。
这就是十王坟所在地。十王坟是大房山金诸帝陵中保存最完整的了。令人奇怪的是十王坟自建成至今从未被盗过。究其原因,不得而知。据车厂村的老人们说,从前听老人讲,石门沟有个十王坟,但谁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民国初年有一次雨特别大,山水冲毁了地阶子,冲净了浮土,露出了一块石碑,看了石碑才知道这里就是十王坟,可惜,谁也没有把石碑的内容笔录下来。还说,车厂村有一专以盗墓为生的人,临死前还念叨,可惜十王坟没有挖,那里面一定有东西。现在从外表看,十王坟是穿山打洞为墓室。墓口用巨石封住。所以,盗掘的难度极大。
那么,“十王坟”里的“十王”究竟是什么呢?是排行第十?不大可能,诸般史料还未看到以“十王”呼之的人。是十个藩王葬到了一起?也不可能,因为不可能同时死十个王,就是r阳寸死T}7"也不大可能同时安葬于一处。因此,人们推测,“十王”就潺牵汰祖之有初的“十帝”。所以,墓内珍宝无数,也是可信的。他们是:金始皇景元皇帝函普,原为鞋蝎部人,从高丽徙居完颜i所.居角寸朴干水边时,已经60多岁了。当时完颜部的人和其他部落的人械斗不解,有人对他说,你若能使两个部落和解,我们部落里有个很贤惠的女人,60岁未嫁人,就和你匹配。函普就前往和完颜部落械斗的那个部落游说讲和,平息了两个部落之间的仇怨。这样,他就和那个贤女结婚,得了一大笔资财,并加入了完颜部落,以完颜为姓。死后葬光陵。
黑龙江畔的女真完颜部还不能造房子,游牧中逐水草而走,到哪里挖土穴居住。绥可率部落徙居到海古水地方,耕垦树艺,并盖起了以木为构架以草苫之的房屋,农业经济发展了起来,他们所居的地方叫“纳葛里”,汉语居室的意思。定居并发展农业生产,女真族前进了一大步。绥可在金熙宗天会年间被尊为定昭皇帝,庙号献祖,死葬辉陵。献祖之子名石鲁,继为部落首领后,开始制订法规,约束部众,使完颜部落迅速强大起来,开始向其他部落扩张,一直打到青岭白山,每战皆捷,还军时走到逼刺纪村时逝去。在于会年他被尊为成襄皇帝,庙号昭祖。死葬安陵。
昭祖之子名乌古乃,’继为部落首领后,势力逐渐强大起来,开始成为其他部落的领袖,从长白山的乌古论至黑龙江的女真各部,都听命于乌古乃。契丹辽国不得不重视乌古乃,辽主耶律洪基曾下旨任命乌古乃为生女真族部的节度使。由于辽人呼节度使为太师,女真人呼太师也是从这时开始。金熙宗天会年间,追尊乌古乃为惠桓皇帝,庙号景祖。其陵曰永陵。景祖第二子勤里波承袭了节度使之职,即位之初,女真族发生内乱,许多部属叛乱,勃里波举兵讨叛,先后攻破了桓郝乌春等部,使女真的基业更加扩大。金熙宗天会年间,追尊勃里波为圣肃皇帝,庙号世祖。死葬永陵。
世祖死后,景祖的四子世祖的四弟颇刺淑以相位承袭节度使。颇刺淑性格机敏,能言善辩,很熟悉辽国的典章制度和国政人情,凡辽国派使前来或前往辽朝廷奏事,都由他来应付。女真族内桓叔等叛乱时,他也能率军独当一面,最后剿平叛乱势力。金熙宗天会年间追封他为穆宪皇帝,庙号肃宗。其陵曰泰陵。
肃宗死后,景祖的五子即肃宗五弟盈歌即位。盈歌字乌鲁完,袭位是在辽大安年间。这时,辽国朝廷常命盈歌率部征讨高丽、宋、西夏等,每次都是立功而还,受到辽方的嘉赏。而盈歌在征讨时,不断发展女真的势力,使女真逐渐从原始部落的形态,越来越像是一个国家了,史书记从盈歌起,女真大盛。金熙宗天圣年间,他被追封为孝平.皇帝,庙号穆宗。死葬献陵。穆宗死后,由金世祖之子穆宗之侄乌雅束继节度使位,乌雅束字毛路完,他即位时,以前一直和女真关系很好的高丽族,经常派兵攻打女真边界,乌雅束派兵抵御,收复了失地,使女真和高丽的关系又处于和平.状态。他死时,将节度使之位传给了大弟弟阿骨打,从此,女真金国逐渐勃兴。金熙宗天会年间,乌雅束被追封为恭简皇帝,庙号康宗。其陵曰乔陵。
此十人是11.56年,由太保昂去上京,主持奉迁仪式,经三个月,才秘密葬入大房山石门沟内。以上这些仅仅是推测,究竟这“十王”是什么人?“十王”坟又为何历经800年而保存完好,而且,他们又是如何把巨石堆成一座山,而无地挖掘的。这在十王坟未开掘前,只能说是金陵中最神秘的不解之谜。金陵,北京最早的一个规模宏大而又集中的皇陵群,数百年来一直湮没无闻。荒草从生。但在云峰山莽莽林海之中,是否还藏有八百年前的规模巨大的金代地下宫殿,至今仍是一谜,总会有一天,金陵会以其宏大的面貌展示在我们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