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乾隆葬东陵
康熙帝梦中与一女子调情欢愉,女子说她丈夫没为她选墓,故四处飘零,受苦受累。康熙帝梦中醒来,便选择了孝东陵南面的地方。

景陵是康熙在位时候建的。康熙在世时,勤于朝政,图统一大业,本也无心为陵墓操心。相传康熙到南方平定叛乱时,一天夜里,康熙在帐中挑灯阅件,感到很困倦,故也想起平日里在皇宫里,夜里也能寻开心。想着想着,康熙帝进入梦里,有一如花似玉的女子,穿着雪白的衣服,从前方的树林里飘然入帐来,款款地投入他的怀中。康熙欲想与她调情欢愉,忽见这女子流下眼泪,满脸愁容。康熙帝问她:“小女子为何如此伤心?”这女子哭泣着说:“我本是一位官人之妻,官人外出,我突然生病,到阴间来,可官人并未选墓地,故而我四处飘零,受苦受累。”康熙听着惊然一惊,烛光仍在闪动,想来是作了个梦。但仔细思索,康熙帝也觉得也该为自己的后事着想。于是,在马兰峪孝东陵南面选址建陵。陵建好之后,葬入其内的第一个是皇后,康熙帝开先葬皇后之例,其原因何在?话说康熙的第一位皇后,赫舍里氏,长的漂亮似嫦娥,温柔似水,知书达理,颇为康熙宠爱。康熙与赫舍里氏成婚时才十二岁,赫舍里氏十三岁,两人可谓青梅竹马,互敬互爱。赫舍里氏二十二岁时,因生皇六子,难产而死。康熙帝很悲痛,辍朝五日,而后礼部上谕:“皇后赫舍里氏作配联躬已十年,上事太皇太后、皇太后克尽诚孝,佐联内治尤为敬勤。节俭居身,宽仁逮下,宫闺式化,淑德彰闻。”如此之功,康熙帝亲自把她先葬入刚修好的陵中。而后孝昭仁皇后也先帝入葬。
在康熙景陵中还开帝陵衬葬皇贵妃先例。这位皇贵妃—敬敏皇贵妃,章佳氏,为何受康熙如此宠爱呢?相传这一女子长的正如康熙南下作战时,梦里的女孩,性情温良,善察言观色,美丽大方,皮肤白哲如雪,长发似瀑布。康熙帝对此女子至亲至爱,有时出朝民访便带上她。一日,康熙与章佳氏在宫里饮酒行乐,章佳氏说:“昨夜梦见一巨蟒缠身,今日果真觉得身体困乏,难以侍候皇上。”康熙帝笑曰:“昨夜之事何以当真呢?若身体不舒,找宫医治疗,联不会强行其事。”可是没过几天,康熙忽闻章佳氏死于宫中,既惊奇,又伤心,遂把她安葬于景陵。从明代取消人殉制后,到清代逐渐形成一种制度,宫中的妃殡单建陵园为园寝。那么说起景陵,自然不忘景陵妃园寝。它在景陵之旁,用一首顺口溜,足以表达康熙妃殡的数量,以及妃园寝的规模。
景妃园寝之东,有一座双妃园寝。那耸立在蓝天白云之下的一对明楼,,翠绿欲滴,娇艳夺目;整座园寝布局得当,建筑华丽,堪称明、清两朝诸妃园寝之冠。明楼下沉睡着康熙帝的二位妃子。二妃为何人?为什么她俩如此受宠,单独享受优厚的待遇呢?说来话长,二妃,一为澎惠皇贵妃,咚佳氏,孝兹皇后之妹,既为康熙帝的表妹,又是妻妹。她小康熙二十多岁后,入宫后册封为贵妃,聪明、贤惠、侍奉康熙周到舒心。雍正年间,封为皇考皇贵妃;乾隆又晋尊为皇祖寿琪皇贵太妃。另一为悼怡帖皇贵妃i瓜尔佳氏,比康熙帝小三十多岁,长的美貌出众。温文尔雅,深受皇上恩宠,册为和缤。雍正时尊为皇孝贵妃。乾隆年又晋尊为皇祖温惠贵太妃。相传两妃亲如姐妹,待人和气,深为宫女们爱戴,晚年与康熙在一起,使他舒心、宽怀。她们不仅在宫内形影不离,而且俩人武艺超群,和康熙一起南征北战,深为康熙宠爱。一天,康熙帝去雍王府,在牡丹台前见到一个十分伶俐的童子,他是雍正帝的第四个儿子弘历,也即后来的乾隆。这个十二岁的小孩,竟能将周敦颐的《爱莲说》背诵的滚瓜烂熟。康熙帝见此皇孙聪颖过人,十分喜爱,决定将他带回宫中读书。于是问小孩:“弘历,你愿意和爷爷进宫吗?”小弘历立即回答说:“爷爷你教我读书、骑马好吗?”康熙说:“为何读书、学骑马呢?”小弘历想了一想拉着康熙的龙袍说:“爷爷我想和你一样。”康熙帝把这孩子带进宫里,并派两名妃子作他的奶妈,这两妃子就是咚佳氏和瓜尔佳氏。
弘历在两位妃子的照料下,在宫里愉快地度过了童年,两妃子活到七十多。弘历称帝乾隆后,她们仍健在,乾隆对她两礼遇而待,尊如母亲。两妃死后,乾隆深为悲痛下谕:“联自幼,仰蒙皇祖慈爱,抚育宫中,又有太妃皇贵妃提协看视。两太妃仰体皇祖圣心,恩勤备报周至。联心感念不忘,意欲为两太后千秋之后,另建园寝。”就是景陵双妃园寝的来历。它与景陵修建相隔五十年,双妃墓建构一致,皆设陛阶石,并雕有“丹凤朝阳”的图案,丹凤独立山石,口衔灵芝,仰望旭日;漫天祥云缭绕,海水抨崖,气势宏伟。
8.此地虎踞龙蟠,含华毓秀,龙脉绵延。乾隆帝从怀中取出一支
古代帝王之陵寝,基本上依水风而定,占一穴,可传久远,故帝陵大多为园陵。父、子、孙等几代出一脉而为天子。可是清代却有三穴足见满人入中原,得天下可谓不易矣。清初三陵在长白,女真满族统一关外而后攻入长城以内。顺治帝采穴定东陵,马兰万年吉地,清朝一脉相承承传而下去。可是有东陵,何以建西陵呢?东、西两置,清王朝最终卖国而亡,其中是否有迷信风水之说呢?当年雍正帝也曾率大批风水之士,在昌端山附近的九凤朝阳山为自己选定了“寿宫”。但工程还未开始,因一风水先生说:“此地近依孝陵、景陵,地面空阔足见其大,但大而无局无形,况且穴中之土又带砂石实不可用。”于是雍正帝改变主意,另觅他穴。
后来一大臣上奉曰:“觅得一风水宝地,在易州境内永宁山太平峪,可谓乾坤聚秀之区,阴阳合会之所,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去咸备。”雍正帝看完此奉曰:“联览此奏,其言山脉水洁,条理祥明,询为上者之壤,但与孝陵、景陵相去数百里。且与古帝制典礼有无未合之处。”众大臣议论纷纷,有人说:“古之有相距四五百里,近亦二三百里。”最后雍正帝确定在易州的永宁山太平峪修建陵寝,为泰陵,打破了“子随父葬、祖辈衍继”的制度。乾隆皇帝登基后,本欲随父亲,也在西陵选择万年吉地,以示孝敬。他在西陵选好一块吉地后,又考虑到后子孙对此事如何承继安排。如果子孙们都效法他,眷恋父子之情,相继葬入西陵,则东陵势必香火冷落,园寝荒芜。另外,乾隆自幼跟随祖父康熙,敬仰祖父,康熙也很疼爱他,故而他也不愿远离景陵。
在东陵,乾隆亲为自己选陵,有“乾隆巧点金井穴”之说。相传乾隆曾亲自带着几名贴身侍卫和太监秘密来到胜水峪,但见那儿芳草如茵,一百花争妍,流水潺潺。望北山,龙踞虎蟠,含华毓秀,龙脉绵延。验土质,红润纯正,细腻无砂,不由龙颜大悦。乾隆从怀中取出了一支玉扳指,孔眼朝天埋到土里,然后返回行宫。第二天卤簿大驾全设,乾隆御驾亲临吉地,由钦天监监正点穴。这位监正六旬开外,是位经验丰富的老堪舆家。他知道皇帝精通风水,因此今天格外小心谨慎,最后用罗盘确定金井位置,将一根金替插进地里。乾隆立即命令两位侍卫前去,把插金替的土慢慢扒开,露出了玉扳指,只见那金替不偏不倚正好插在玉扳指孔眼中,在场臣民无不惊叹佩服,监正在庆幸之余,也吓得出了一身冷汗。乾隆八年破土动工,修建为裕陵。乾隆在位时间较长,在他六十年时,名义上把皇位让给皇十五子嘉庆,实际上权力丝毫不减,事无巨细要亲自过问。嘉庆皇帝成了一个确确实实的儿皇帝,故对皇父不满意。嘉庆帝的陵建在西陵,正是乾隆的意义,也是以昭穆之制加以划分的,当年乾隆曾说:“万年吉地具在东陵和西陵。我朝景运庞鸿,庆延瓜l},承承继继,各依昭穆次序,选分东西,一脉相联,不致递推递远。且遵化、易州两处,山川深邃,灵秀所钟,其中吉地甚多,亦可不必于他处另为选择。”如此一来,自乾隆以后,清朝皇帝形成了父在东陵、子在西陵的分葬局面,称为“北葬之制”。故清有东陵,又有西陵。
9.乾隆出世的风流佳话,孕育了一世风流的乾隆。
乾隆的裕陵规模稍逊于孝陵,但建筑的壮美、工艺的精湛皆居清陵一冠。这里由于乾隆年间,国泰民安,国运共盛,乾隆有财力和物力构建陵墓。说裕陵之怪异,除它的精美之外,就是它里面有许多奇珍异宝。乾隆帝是个“风流天子”,生前酷爱文艺,吟诗成集,御笔文墨举国广布,至今仍到处可见。他广收名画、名帖及珍异古玩,生之同屋,死之同穴。仅有他的衣服经过十九次焚化,才算全部入葬。在裕陵最特殊的是地下佛堂。
皇帝生前,追求的是至.高无上的权势,死后则一心向往西方乐土,幻想在天堂求得永生。在裕陵地宫进深五米的穿堂券两侧,雕刻着巨幅的“五欲供”。在五组精工细琢的器座上,升起五朵莲花,花朵上面各托着明镜、琵琶、涂香、水果、天衣等五种器物,通过人体五种感官表现出“五欲”来。眼睛从明镜里可以看到“色”,耳朵从琵琶上可以听到“声”,鼻子从涂香中可以闻到“香”,舌头从水果上可以尝到“味”,身体从天衣上可以有所“触”。概括起来十个字: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这正表达了佛中的五欲之感官。裕陵如此之奇之怪,之妙,自不待言,与其主子乾隆相比,真是相辅相合。乾隆一生也是奇奇趣趣。乾隆生而风流,有多种说法。相传当年,雍正随康熙到热河秋猎,在那里数月未近女色,真是欲火难耐。一日午时,雍正在帐后休息,一直也无法入睡,心中乱的很。此时,听容容的声音,宫女端茶进来,此宫女名叫李金桂,生的端庄秀丽,肌肤白净。他以为雍正熟睡,毯子掉在地上,故轻步走过来,拣起毯子盖在雍正的身子。忽然,雍正翻身而起,把李金桂抱在床上,随及倾身压了上去。李金桂一见雍正如此之举,早己吓呆,再说她常年在宫里也未享过男女之事,故作了一些反抗之后,就不再动了。雍正马上扒去她的衣服,也不顾皇帝的尊严,如此一番之后,把李金桂给强奸了,没想到过了十个月,李金桂在草房生下一子。雍正抵赖不过,只好将孩子抱回北京,交与雍王府钮钻禄格格抚养,视为己出。这孩子就是乾隆,而李金桂从宫中送走,下落不明。
另有一说,雍正“以女换男”,乾隆非其亲生子。雍正帝继位前为雍王时,与内阁大臣陈信过往甚密。陈夫人和钮钻同时怀孕,十个月后,陈夫人生了儿子,钮钻禄氏生的是女儿,因此十分不快。仆妇李妈看钮钻禄氏心中愁苦,献上“凤换龙”之计。就是孩子满月那天,让陈阁老带着孩子到雍正府相见,共同庆贺。陈阁老早上带去的儿子,傍晚回家后,陈夫人发现儿子竟被换。陈阁老夫妇难受万分,却不能声张,只好告老还乡。雍正见自己宠爱的福晋生了个又白又胖的儿子,更加宠爱了儿子及当皇帝后就立此子为太子,此子便是乾隆皇帝,也就陈阁老的乾隆登基后,发觉了此事,找李妈询问清楚,这才六下江南,长驻海宁陈家,实是探访亲生父母。
传说归传说,历史归历史,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子时生于雍和宫,其母为钮钻禄氏。他十二岁时入宫受抚于祖父康熙。雍正元年,雍正帝密建皇储,将弘历名字书写好,放入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乾隆二十五时继承皇位。在祖父康熙和父亲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励精图治,使清王朝的统治达到强盛的顶点。盛极必衰,乾隆朝是清朝由强盛走向衰则的转折点。乾隆帝治国有方称“古稀天子”,也是一世风流之君,有“乾隆休妻”的传说。
10.乾隆帝耐不住寂寞,更受不了皇后的约束,一怒之下,演出一场休妻的好戏。
乾隆皇帝有一位管理)。丫}}’r淑慎,为人端庄耿直的皇后,她就是那拉皇后。平时,她对风流放荡、无羁无度的乾隆帝约束较严;当得知乾隆帝要陪同皇太后游历江南时,她也奏请同行。乾隆帝知她爱多管事,深为不快,不允所请。那拉皇氏暗暗拿定主意,待启程那天,她并不请旨,以恭侍太后,以尽孝心的名义。径自登上太后的凤舰,一同下江南去了。皇家天子大队船只由大运河南下,太后凤I}NJ在前,王公大臣的船队于左右族拥护航,乾隆帝的龙舟居中,一路上彩旗招展,鼓乐喧天,浩浩荡荡。行至济南地方,乾隆帝久仰济南风光,又听侍臣讲,此地繁华不亚于扬州,于是决意停泊登岸,尽兴为快。内监护持着乾隆帝,微服出行,为图个方便,在观景览胜之余,这位花花公子又步入秦楼楚馆,对那些俏丽的丝竹女子十分迷恋。侍卫大臣为讨得主子的欢心,精心挑选了几十名号称“夜度娘”的女子,让她们齐聚龙舟,吹拉弹唱,轻歌曼舞,陪伴着乾隆帝饮酒行乐;这一番花花柳柳、莺莺燕燕,把个“万民之主”弄得神魂颠倒,乐不可支。那拉皇后早对乾隆帝贪恋酒色表示不满,虽经多次劝阻怎奈皇帝毫无改悔之意。这日,时近黄昏,·龙舟上阵阵乐声传入皇后耳中,犹如乱箭穿心一般。她回至凤航之中,越思越想越悲愤,于是挑灯染墨,奋笔疾书,借古喻今,痛斥利害,写下一道谏章。当皇后誊写完毕,双手捧
着谏章登上龙舟时,己是乐息鼓止,夜阑人静了。皇后一眼看到桅杆卜高悬一盏红灯,愣住了。红灯,本是皇宫中召幸女子的标志,如今出巡途中,又无召幸妃殡,怎会红灯高照呢?其中必有不意!皇后又急又气,顾不得内监的劝阻竟一头直闯入内室。正挟妓入睡的乾隆帝被喧闹声惊醒,一看是皇后进至榻前,顿时恼羞成怒,大发雷霆,急呼内监:“皇后贱人,深夜入内,无内监传达,其欲图不轨!火速拉出,严惩不贷!”皇后跪倒在地,声泪俱下:“看在多年夫妻面上,请皇上看完谏章,再行发落。”乾隆帝无可奈何,恨恨地从皇后手中一把夺过谏章,不看则已,一看,好似火上浇油,怒火三丈:“大胆贱人,竟比联为贪恋酒色的隋场昏君!”边骂边将谏章撕得粉碎,还觉不解气,又朝皇后劈头盖脸地打去。被打倒在地的皇后委屈万分,悲声高喊:“列祖列宗,在天之灵,可鉴妾之一片真心!”乾隆帝见她竟搬出了祖宗神灵,更加恼火:“这贱人纯属狂疾!”厉声命令内监将皇后拽出去,幽禁起来。皇后挣扎着爬向前,拼死命抱住乾隆帝的一只脚,苦苦哀求,请皇上听完她的话。乾隆帝根本不容申辩,奋力一脚将皇后端出好远,内监们一起涌上,七手八脚地将皇后拖拽出去,那拉皇后只哭得泪人一般,事后,皇太后不了解真实情况,又听信了乾隆帝一面之词,也责怪皇后失节,劝皇后暂居丛林行宫,待皇帝怒气消解,再一同回京。皇后问心无愧,不愿再返宫禁,情愿在大明湖畔落发为尼,晨钟暮鼓,斋鱼粥饭,了此一生。若干年后,那拉皇后染疾谢世,乾隆帝命以皇贵妃礼入葬裕妃园寝。
在乾隆的裕妃园寝中,还有一位妃子墓—香妃之墓。香妃生前颇为乾隆宠爱,有许多演义和传说,那香妃究竟何许人呢?据说,当年乾隆帝命人平定大和卓、小和卓的叛乱,掠得一回族女子,此女原为大和卓之妃,长的美似仙女,肌肤似白玉,生而体有异香,故称之为“香妃”。乾隆皇帝爱不释手,于是命内建宝月楼,并设“浴德堂”,让香妃居于此。香妃是位刚烈的女子,常出白刃袖中示人曰:“国破家亡,死志久决!然绝不肯效儿女子汉汉徒死,必得一当以报故主。”
乾隆帝听之,虽喜爱,但又无法亲近,故而让香妃独居数年。后来皇太后听说此事,怕乾隆帝因此而慌废朝政,于是屡次劝帝别去了。并召香妃,赐她绕死。真实的香妃是乾隆帝后妃中唯一的维吾尔族女子,宫中赐号容妃。容妃入宫时,比乾隆帝小二十三岁,是和卓图尔都的妹妹,秉持回教,入宫时最初封为和贵人。和贵人也很受皇太后的喜欢被封为容殡。后乾隆晋升她为容妃。
容妃在宫中深得乾隆帝宠爱,每逢赏赐后妃们哈密瓜时,一般妃殡赏青皮瓜。只有容妃常常受赏花皮瓜。这品样是皇帝食用的上等哈密瓜。容妃后来病死宫中,乾隆悲痛之余,把她葬入裕妃园寝。乾隆帝一生风流惆镜,有“十全老人”之称。一世寻乐、欢喜,可是有一件事使乾隆最为痛心,也就是先入裕陵的孝贤皇后。但孝贤皇后之死、众说纷纭,谜团重重。
孝贤皇后,富察氏,年十六岁,美貌丰姿,嫁给弘历作福晋。夫妻两人相亲相爱,如胶似漆,富察氏先生一女,此女只活了两岁就夭亡了。后来富察氏生一子,雍正帝亲自为此皇孙命名“永琏”。永者,久远深长,琏者,古之盛黍翟之祭器;隐示将来承继皇位之意。所以,乾隆帝即位不久,便亲自书写“永琏为皇太子”的密告,放置在“正大光明”匾后。可惜,这位十分受宠的皇子,只活了九岁就早疡了。乾隆和孝贤皇后都非常悲痛。事隔三年,皇后又生了皇子永琼。琼者,古之玉器,形方中孔,多于礼地;乾隆帝又打算立这位嫡出的皇子为皇太子。不料永琼刚满两岁,竟死于天花。皇后连续失去两个亲生的皇子,精神上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永琼死后第二年春天,她随同乾隆帝东巡,在途中染上伤寒,病重身亡。
孝贤皇后,富察氏,年十六岁,美貌丰姿,嫁给弘历作福晋。夫妻两人相亲相爱,如胶似漆,富察氏先生一女,此女只活了两岁就夭亡了。后来富察氏生一子,雍正帝亲自为此皇孙命名“永琏”。永者,久远深长,琏者,古之盛黍翟之祭器;隐示将来承继皇位之意。所以,乾隆帝即位不久,便亲自书写“永琏为皇太子”的密告,放置在“正大光明”匾后。可惜,这位十分受宠的皇子,只活了九岁就早疡了。乾隆和孝贤皇后都非常悲痛。事隔三年,皇后又生了皇子永琼。琼者,古之玉器,形方中孔,多于礼地;乾隆帝又打算立这位嫡出的皇子为皇太子。不料永琼刚满两岁,竟死于天花。皇后连续失去两个亲生的皇子,精神上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永琼死后第二年春天,她随同乾隆帝东巡,在途中染上伤寒,病重身亡。有人说,孝贤皇后是在与乾隆东巡时,在济南回京时,不慎落入水中,而死去。乾隆帝对孝贤皇后之死耿耿于怀,多次饮酒作诗,字里行间流露出人无限缅怀内疚之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