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后一座皇帝陵寝
崇陵是光绪帝的陵墓,位于泰陵东五公里处,是我国现存的帝陵中最后的一座。始建于1909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那时崇陵尚未建成,后由清皇室继续修建,至1915年完工。按封建王朝老规矩,皇帝登基即建陵寝。光绪帝虽然生前预选了陵址,一般来说,选了陵址就要动工建筑,但光绪登基直至病亡的34年中,专权的慈禧太后从未提起过给光绪建陵之事。慑于慈禧太后的淫威,大臣们也未敢提及此事。

i9os年光绪和慈禧先后去世,宣统帝继位,年方3岁,摄政王载滓和隆裕后才派人重又勘室“万年吉地”。在光绪三十四年末,于西陵梁各庄西部偏北室下一块地方,此地丛山环抱,背阴朝阳,正中是一块约5里见方的平坦谷地,当地人名曰魏家沟,又名“绝龙峪”。大臣认为前者太俗,不似天子吉地,后者为天子之大忌,实不吉祥,于是改名为“九龙峪”。光绪为清入关后的第九代天子,九龙至此,绝无后嗣,又不好。经大臣们反复商议,方定名为“金龙峪”。
崇陵自宣统(元年)开始修建,二年后,发生了辛亥革命,清帝逊位,陵工停止一年,1913年春,按《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的第五条“光绪帝陵寝加制妥修,奉安典礼仍如旧制,经费由民国政府负担”的条款,担任大总统的袁世凯派国务总理赵秉钧与清皇室内务府大臣绍英等协商,从皇室经费用中拨款,重新开始了崇陵的修筑工程,至民国四年(1915年)竣工。
崇陵无大小牌楼、石像生等建筑,和其他帝陵相比,规模较小,但规制仍很齐备,遗憾的是不久就横遭劫难。1938年秋,一股不明身份的军人窜进祟陵,他们从方城月马城罩壁前撬开漫地的砖石,凿开地下城砖,掘一深洞,透过月牙石影壁下的土层上翻挖,便进入了地宫的隧道券。这些人对崇陵的结构很熟悉,盗掘起来亦很内行。他们不像孙殿英那样,遇到石门和阻碍用炸药硬崩。而如同考古人员主动发掘一样,用松杆木片拔开各道石门的自来石正面砍开一个直径约3尺的圆河进入金券。他们用斧头把光绪帝梓宫把光绪帝的尸体拖到棺外,再盗走里面随葬品,隆裕太后的梓宫是从上面打开了盖子,盗走随葬品。而且,把册宝箱也打碎了,盗走了里面珍贵的玉册和宝玺。
有人所说,这些人把盗来的金银珠玉器皿文物卖给了京西八国教会,换得了五百套棉军装。在清宫档案中存有光绪帝随葬品的清单,主要的随葬品当时都被盗了。其中有绿玉佛手替、绿五葫芦、.大车珠、饭块珠、珍珠、小飞珠、各色宝石、各种名贵皮料,绸缎料衣服袍褂等等,计100多件,其中还有许多没上帐的。1980年考古人员在清理崇陵地宫时,还找到了一些盗劫之余。光绪帝左手内,握有两环相套的翠环一对,椭圆形白玉一块,上雕鸳鸯兰等图案。
隆裕皇太后胯下,遗锦囊一个,内装朝珠一挂,阵香子十八颗,左手无名指上戴有透明金刚石戒指。最可宝贵是梓宫下的金井未被盗,里面有保定产子线铁球一对,怀表五块,其中有金壳的一块,银壳的三块,金壳珐琅表一块,这块.表上镶有米珠178粒。五块怀表均镶有“亨德利”中文字样。还有玉石别子、青石手球、白玉立人、翠雕八室、雕花白玉石等250多件。崇陵地宫的金井盖也完整地保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