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篡位之谜
康熙由于在位时间相当长,所以一切他认为要做的事都做了,可说生平志愿,多数完成。但立储一事,却给他带来无限的烦恼。而雍正之得传帝位,就有不少的传说。

康熙在位61年,被称为是勤政爱民的皇帝,亦有人认为他是最懂向人民示恩者,在位期间,镯免赋税之诏逾30次以上。康熙明白清兵人关之初,对汉人杀戮过甚,若不及时改以宽宏的态度及对汉人示恩,则帝业之基未必稳固,这是他的聪明之处。赋税免得太多之后,宫廷必须厉行节约,而他同样能做到。宫中之开支,比明室时节俭甚多,所以他也可以说是一位俭约皇帝。在他的一生中,曾经六次南巡视察堤工,还屡幸塞外与五台。
中国历代以来,均有黄河为患之事,如在明朝200余年间,黄河就曾决堤20余次,每年浸没田园及伤害人畜无数。康熙关JL民虞,想察知黄河附近地势,以期早日消除河患,所以,他就有多次南巡之举。而且每次南巡,沿途尽量避免铺张,以不扰民为原则,到有河患之地,遇到灾黎遍野,即会立即诏免钱粮,或下令运米前往救济,故史书均认为他是中国史上的贤君。康熙廿四年起,他亦曾多次北巡,而北巡的原因则有军事上的目的,对边境提高警惕,稳固北方的屏障。至于登五台山,则共有三次,分别在康熙廿二年、册七年及四十一年。第一次且与皇太后同行,而野史则说他之所以前往五台山,是去探望他的父亲顺治,因野史认为顺治其实未死,只是到五台山出家为僧而已!
康熙之南巡,是为了河患而去,至于北巡,则有军事上的目的,而三次登五台山,目的并无说明,是故不少人就认为他是去探望他的父亲顺治。虽然有人考据过,认为顺治是于顺治十八年死于北京,但康熙登五台山渴见父亲之说,仍然一直流传着。康熙由于在位时间相当长,所以一切他认为要做的事都做了,可说生平志愿,多数完成。但立储一事,却给他带来无限的烦恼。而雍正之得传帝位,就有不少的传说。
康熙子女众多,计曾生育有35名儿子,20名女儿,除天折及早荡者外,长大成人者亦有24人,名字全部用“撒”字排,后来雍正“夺得”皇位,其他兄弟要全部避讳,名字上的“撒”字改作“允”字。年纪最长的为允提,然非嫡出,为惠妃纳喇氏所生。嫡而长者为允扔,孝诚仁皇后所生,落地不久即丧母,康熙对他特别怜爱,未够两岁便册立为太子了。康熙初时对允扔的栽培不遗余力,遣大学士张英及儒臣汤斌教他诗书,使他兼通满汉文字,更命他学习骑射武艺,南北巡狩,悉令随行,以积累他的经验。所以,允扔已具备一切作为皇位继承人的条件。照说在这情况下雍正与众兄弟实难有非分之想。
可能允扔太早被立为太子,群小认定他是将来的皇帝而有了目标,争相亲近,特别是国舅索额图等,事事为太子袒护。到康熙四十二年,允扔年近30岁,索额图竟怂恿允扔发动政变,以便早日登基。此事为康熙发觉,大怒之下将索额图赐死。
允扔经历此事后心常不安,惶恐与忧戚齐集,终至言行失常,类似疯癫,有时更显得十分暴庚。康熙至此,对允扔十分失望。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康熙召集诸大臣于塞外行宫,呼允扔跪前,垂泪谕之曰:“今观太子举动,暴庚淫乱,难以尽言……如此之人,岂堪托祖宗之宏业。”随即下诏废太子,并把他幽禁在咸安宫。
自允扔被废之后,储位空悬,诸皇子便起凯觑之心,纷纷结党营谋,夺嫡之争由此开始。但不旋踵,康熙又怀疑允扔之狂疾,可能另有原因。就在这时,三皇子允社告发,说允扔之狂疾,是大皇子允提着僧人施用魔术使他如此的。康熙大怒,将允提革爵幽禁,于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复立允扔为太子。但不久允扔狂疾复发,康熙失望之余,遂于康熙五十一年复下诏废之。而此后,皇子间的倾轧、结党的活动就更为严重。康熙死于1722年12月,即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享年69岁。他是中国有史以来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皇帝,历时61年。
本来,他的孙子乾隆可以打破他的纪录,但乾隆“不夺先祖之美”,做了60年皇帝后即行内禅,让康熙保存这项纪录。据史载,康熙于弥留时,召请皇子及理藩院尚书隆科多至御榻前,宣谕曰:“皇四子(即雍正)人品贵重,深肖联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联登基即皇帝位。”不久康熙即逝世,雍正即位,是为清世宗。这是清代一般官书所记载的“官样文章”。但雍正之获得帝位,在“官样文章”的里面,就另有“内里文章”,所以“官样文章”不可尽信。无论野史所载或近代历史学家的考证,都认为雍正之继承大统,是经过不正当的手段而得来的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