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淹道光陵寝,龙颜大怒
道光皇帝接到奏报,亲自到陵地查看,发现地宫之水痕达一尺六七寸高,有似一个小水池,将来棺材放下去,岂不尽湿。道光皇帝见此情形,便大骂负责人等“丧尽天良”、“昧良负恩”、“居心可恶”,大怒之下,降旨全部革职,交刑部拿问。
道光皇帝之葬在慕陵,其间也经过一番的周折。清室的皇陵区,最早的是东陵,是由顺治选定的,顺治与康熙都是葬在那里。但到雍正时,雍正却另选了西陵,此后清室的皇陵区便有东陵与西陵之分。
本来,清室初时的制度是“子随父葬”,照理雍正也应葬在东陵才对。但据说雍正的帝位是由诈骗的手段得来,无面目在地下与父亲康熙相见,所以就躲得远远的,另选吉地来兴建陵墓(西陵)。雍正此举,打破了“子随父葬”的制度,变成“父子东西分葬”。到乾隆时,乾隆的陵墓建在东陵,是执行了“父子东西分葬”的制度。所以,在嘉庆元年时,乾隆当时是太上皇,就谕令嘉庆到西陵区选择吉地兴建陵墓,而嘉庆的陵墓昌陵,就是在西陵区。按理,到道光时,道光的陵墓就应兴建在东陵区才对,才是“父子东西分葬”。
不料这个制度又给道光打破了。此事的过程是,当道光登基时,年已40岁,原先他有意遵照“父子东西分葬”的制度,所以在东陵区内选择吉地。他派出了庄亲王绵课、大学士戴均元、尚书英和等人,带领风水师宋洒等到东陵区选择吉地。结果,一行人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勘测,最后终于找到一块认为风水上好的吉地,向道光皇帝奏报,获赐名为宝华峪,于是开始兴建道光的陵墓。不料开工不久,这块吉地出现了问题,而负责选择吉地的庄亲王绵课、大学士戴均元、尚书英和与风水师宋泅等人被道光大骂……
道光的陵墓于道光元年十月十日卯时开工,在开工前,风水师宋泅、穆克登、阿克当阿等人一再勘察。三人中的功力以宋泅为最高。在定穴之时,宋泅认为总穴太后,恐怕穴中有石,建议向前移十丈。但戴均元与其他参与测度风水的人,拘于陵寝规制,不听宋泅的劝告,仅仅前移了五丈,结果地下开出水石,在道光八年即将完工时,地宫有了浸水情形。道光皇帝接到奏报,亲自到陵地查看,发现地宫之水痕达一尺六七寸高,有似一个小水池,将来棺材放下去,岂不尽湿。
道光皇帝见此情形,便大骂负责人等“丧尽天良”、“昧良负恩”、“居心可恶”,大怒之下,降旨全部革职,交刑部拿问。结果,戴均元抄家问罪,英和充军黑龙江,两个儿子也随着父亲到黑龙江去充当苦差。陵墓的总监牛坤发充伊犁,绵课罚银10万两,参与测度风水的穆克登及阿克当阿分别判罚款3万两及4万两,大小有关负责兴建陵墓的人,共计要赔出款项20余万两,并且限期完缴,不得延误。
(按:本来陵穴有水,以风水学来说,并不一定是风水不好的,要看水质的情形而定。有一种风水穴称为“油浸金”的,就是有水的陵穴,葬后骨殖会变为金黄色,是为大发子孙的陵穴。只是一般人对墓穴有水,都有一种顾忌的心理。我曾把这事对一些朋友说过,居然有爱开玩笑的朋友说:“那岂不变了煲汤!”)
道光皇帝对风水之道,懂或不懂,无法知道。但可以肯定,他见到墓穴有水,就认为风水大坏,因而大发雷霆,致负责人等被抄家定罪、充军、赔款等。可见在封建皇朝,替皇帝做事确实不易,稍有差错,或者不是差错,只要皇帝不满意,性命堪虞,所以才有人说“伴君如伴虎”。自这次差错后,道光皇帝便决定放弃宝华峪,另择吉地,于是重新再派大臣禧恩去替他选寻风水吉地,并要他在找到理想的风水地之后,先行绘图奏报,然后再把绘图交给懂风水的大臣去复勘,比第一次选风水地时谨慎得多了。
道光皇帝同时也命直隶总督那彦成带着风水师分头寻找。不久,大臣绘图奏报说在裕陵(即乾隆的陵寝,在清东陵)之西侧的平安峪,是一片上上的吉地。但道光皇帝可能是第一次在东陵区建陵出了差错,所以对东陵的风水有偏见,尽管大臣说如何如何好,但他自己就是怎样看也总觉不合意。之后,从道光十年二月至道光十一年二月,整整花了一年时间,勘察了不少地方,最后才选定西陵区内的龙泉峪。这下子又打破了乾隆所订下的“父子东西分葬”的定例了。
而更妙的是,道光皇帝怎么看也不中意的平安峪,日后却给他的儿子咸丰看中了。在咸丰登基时,依照当时规例,即派大员选择风水吉地兴建陵寝。咸丰帝所派出的大臣,绘图奏报说好风水的地方,竟然就是道光皇帝放弃了的平安峪。
咸丰接到奏报,初时有点狐疑,便再派懂风水的大臣去复勘。结果,大臣的回报都说那里实在是风水吉地,并对咸丰帝说:“天设吉地,实属有待。”似乎是说连他父亲道光皇帝也无福气葬在那里。在大臣一再地说那里是“等待真龙天子”的福地后,咸丰帝终于动摇了,随即就决定在平安峪建造自己的陵寝,是为定陵。
有人说皇帝选风水地,奉命勘察的风水师都是全国精英,那么,皇朝应历久不衰才是,为什么也会有没落之日呢?这是不懂风水的人的说话。地运有变,能三元(180年)不替的,已很了不起了,更何况还有如河流改道等自然环境和天数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