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僚风水文化 申遗正式启动
首届全球华人易学名人峰会暨风水文化申遗第二站推动仪式在兴国县梅窖镇三僚村举行,标志着三僚风水文化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正式启动。
活动期间,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和我国港澳台地区等300余名华人易学名人会聚兴国,以科学的眼光追溯三僚历史,探讨和研究三僚风水文化。代表们走进神秘的三僚村,部分专家对兴国县三僚村作为风水申遗第二站推动地进行了宣讲,并参加了全球华人易学名人推动风水申遗第二站纪念碑揭幕典礼。活动分3个会场开展了中国易学风水文化学术专题报告、三僚村风水形态专题研讨等学术研讨。
三僚村,被誉为“客家堪舆文化的发祥地”、“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是中国堪舆学建筑作品保存最为完好的村落,有“杨公祠”、“曾氏砂手”、“太监墓”、“蛇形祠”、“狗形祠”、“七星池”等古代风水文化景观。今年6月,三僚堪舆文化被正式列入江西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原文地址:http://szb.gndaily.com/gnrb/html/2008-09/22/content_29168.htm(赣南日报)
申遗:让三僚融入世界
游客云集三僚村。
□刘厚锋 特约记者李人庆
9月20日,全球300多名易学名人、海外华侨代表以及文化、旅游、地产、工商界等代表齐聚兴国县三僚村。当日,为期两天的“首届全球华人易学名人峰会暨风水文化申遗第二站推动仪式”在这里举行,标志着三僚风水文化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式启动。三僚村正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海内外游客。
神秘的客家文化
兴国三僚在客家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素有“中国堪舆文化发祥地”之称。三僚村因其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极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研究价值,享誉海内外,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江西省十大魅力乡村。
三僚村位于距兴国县城约70公里的梅窖镇。该村为群山环抱的一个圆形盆地,村中有杨公祠、罗山公墓等历史遗存人文景观及罗经山、吸石洞、“四维八景”等自然景观,整个山村山明水秀,古色古香,是旅游观光的风景胜地。
据史书记载和民间流传,唐僖宗年间,堪舆学界一代宗师杨筠松(号救贫仙师)因躲避战乱,携“宫廷秘籍”,云游天下,被三僚村状如太极阴阳鱼图形的独特风水形胜所吸引,先后收曾文辿、廖金精两人为徒,三人结茅为庐,在此开基立业,“三寮村”(后改称三僚村)因此而得名。三僚也因之而成为中国风水地理的发祥地,声名远播,影响遍及赣闽粤、港澳台乃至南洋各地,每年来拜谒“杨公祠”的风水弟子、易经研究专家学者络绎不绝。
三僚的申遗之路
2006年5月,兴国三僚堪舆文化被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此,三僚村进入了规划保护开发的新时代。同年10月,首届“国际周易风水文化节”开幕式暨大型百集纪录片《风水天下》开机仪式在兴国县三僚村隆重举行,标志着三僚村走向“国际化”迈出了第一步。
今年6月,三僚堪舆文化被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步一个脚印,三僚村正努力向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列挺进。
秉承“弘扬传统文化,造福人类社会”的宗旨,三僚村进行保护性开发,成立了三僚堪舆文化研究会,县里将三僚村列入旅游景点,并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对三僚堪舆文化的研究和建设进行业务指导。目前,县里成立了三僚堪舆文化保护工作小组,对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堪舆文化历史景观,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了简易修葺整理;如道路整修,覆盖七星池上破旧房屋的拆除等,如对千年古杉“九尾杉”的保护,制定了保护九尾杉的村规民约,提高村民的自觉保护意识,还聘请了专职管护员,正着手采取外观修复、外围设环形护栏等措施加以保护,使这棵古树重焕新姿。
为让三僚“入遗”的步伐迈得更快些,三僚村制定了“五年计划”,秉着先易后难、分期分批的原则,用5年时间,对三僚历史遗存景观如杨公祠、七星池、狗形祠、挂壁天井、罗山公墓、无蚊祠及通往景点的道路等进行修整,并在周边进行绿化造林等环境保护工作,达到恢复历史原貌的目标。
让三僚融入世界
兴国三僚虽然名声在外,但只是在东南亚海外华人圈中小有名气。要让三僚真正融入世界,成为风水文化的“圣地”和观光旅游的休闲乐园,三僚村仍需加大努力。
首先,要加大投入,保护和修复好历史遗存。由于年代久远,三僚村的无序建设,作为风水圣地标志和文化载体的杨公祠、七星池、“四维八景”等历史遗存和人文、自然景观遭到严重破坏,有的残败不堪,有的荡然无存,体现堪舆文化这一客家民系独特文化现象的环境生存空间越来越狭小、越来越恶化,对三僚作为风水发祥地的形象和地位,将产生破坏性影响。
其次,要引导人们正确认识“风水文化”。堪舆学是一门集环境、建筑、规划、水文、美学、社会学等众多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要在继承中保护,弘扬科学精华。
最后,要完善旅游服务设施。目前,三僚村还没有供游客住宿的宾馆,游客到三僚旅游还需返回县城下榻,非常不方便。三僚还缺乏代表当地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游客到三僚,看的有众多神秘稀奇的景点,吃的有风味独特的“豆腐宴”,唯独没有可以值得游客带走的纪念品,的确是一大缺憾。
http://szb.gndaily.com/gnrb/html/2008-09/24/content_29421.htm
今年10月,从韩国传来一个消息让兴国三僚人震惊不已:韩国堪舆文化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已走在三僚前面,并有了突破性进展。作为世界和中国堪舆文化发祥地的三僚竟然落后于人。
其实,三僚很早就名声在外。上世纪80年代初期,台湾地理学院教授、台湾地理协会秘书长刘先生就率团转道香港几经曲折、千里迢迢前来朝谒中国堪舆学宗师杨筠松,面对当时略显破败的杨公塑像感慨不已。
今年“十一”黄金周,兴国三僚村游人如织,该村共接待游客5000多人次。专营豆腐宴的村民曾宪民说,最多的一天有20多桌顾客,当天收入达3000多元。最令人感叹的是,来自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及我国港、澳、台地区的游客,竟在36度高温下,虔诚地在杨公祠大门外和杨筠松塑像前跪拜。三僚怎会如此吸引世界的眼光呢?三僚又缘何成为联系全球客家人的桥梁?
神秘的堪舆文化
9月20日,全球300多名易学名人、海外华侨代表以及文化、旅游、地产、工商界等代表齐聚兴国县三僚村。当日,为期两天的“首届全球华人易学名人峰会暨风水文化申遗第二站推动仪式”在这里举行,标志着三僚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正式启动。
兴国三僚在客家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素有“中国堪舆文化发祥地”称号。三僚村因其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极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研究价值,享誉海内外,先后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江西省十大魅力乡村。
据史书记载和民间流传,唐僖宗年间,金紫光禄大夫杨筠松,因躲避战乱,携“宫廷秘籍”,云游天下,被三僚村状如太极阴阳鱼图形的独特形胜所吸引,先后收曾文辿、廖金精两人为徒,三人结茅为庐,在此开基立业,传经布道,“三寮村”(后改称三僚村)因此而得名。杨筠松及其弟子建树颇多,其中最著名的有为明朝修建十三陵并督建重修万里长城的廖均卿、曾从政等。
三僚村位于兴国县梅窖镇,该村为群山环抱的一个圆形盆地,村中有杨公祠、狗形祠、蛇形祠、鹅形祠、虎形墓、挂壁天井、七星池、无蚊祠等历史遗存人文景观及龟蛇相会、九尾杉、“四维八景”等自然景观,全村山明水秀,古色古香,是个旅游观光的风景胜地。
三僚加速融入世界
2006年5月,兴国三僚堪舆文化被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此,三僚村进入了规划保护开发的新时代。
2006年10月,首届“国际周易风水文化节”开幕式暨大型百集纪录片《风水天下》开机仪式在三僚村隆重举行,标志着三僚文化向“国际化”迈出了第一步。今年6月,三僚堪舆文化被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步一个脚印,三僚村正努力向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列挺进。
兴国三僚虽然名声在外,但只是在东南亚海外华人圈中小有名气。要让三僚真正融入世界,成为观光旅游的休闲乐园,兴国县已作出专门规划,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性开发。
保护性开发三僚,目前要做的是加大投入,保护和修复好历史遗存。由于年代久远,作为文化标志和载体的杨公祠、七星池、“四维八景”等历史遗存和人文、自然景观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亟待修葺整理。
增加旅游服务设施提上日程。目前,游客到三僚旅游还需返回县城下榻,非常不方便。三僚还缺乏代表当地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游客到三僚,看的有众多神秘稀奇的景点,吃的有令人赞不绝口的“豆腐宴”,唯独没有可以值得游客带走的纪念品,不失为一大遗憾。
同时要引导人们正确认识“风水文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堪舆文化的功利色彩和商业化倾向越来越严重,因而要摒弃迷信色彩,弘扬科学精华。(李人庆 记者 蔡超然)
首届全球华人易学名人峰会暨风水文化申遗第二站推动仪式在兴国县梅窖镇三僚村举行,标志着三僚风水文化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正式启动。
活动期间,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和我国港澳台地区等300余名华人易学名人会聚兴国,以科学的眼光追溯三僚历史,探讨和研究三僚风水文化。代表们走进神秘的三僚村,部分专家对兴国县三僚村作为风水申遗第二站推动地进行了宣讲,并参加了全球华人易学名人推动风水申遗第二站纪念碑揭幕典礼。活动分3个会场开展了中国易学风水文化学术专题报告、三僚村风水形态专题研讨等学术研讨。
三僚村,被誉为“客家堪舆文化的发祥地”、“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是中国堪舆学建筑作品保存最为完好的村落,有“杨公祠”、“曾氏砂手”、“太监墓”、“蛇形祠”、“狗形祠”、“七星池”等古代风水文化景观。今年6月,三僚堪舆文化被正式列入江西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原文地址:http://szb.gndaily.com/gnrb/html/2008-09/22/content_29168.htm(赣南日报)
申遗:让三僚融入世界
游客云集三僚村。
□刘厚锋 特约记者李人庆
9月20日,全球300多名易学名人、海外华侨代表以及文化、旅游、地产、工商界等代表齐聚兴国县三僚村。当日,为期两天的“首届全球华人易学名人峰会暨风水文化申遗第二站推动仪式”在这里举行,标志着三僚风水文化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式启动。三僚村正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海内外游客。
神秘的客家文化
兴国三僚在客家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素有“中国堪舆文化发祥地”之称。三僚村因其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极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研究价值,享誉海内外,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江西省十大魅力乡村。
三僚村位于距兴国县城约70公里的梅窖镇。该村为群山环抱的一个圆形盆地,村中有杨公祠、罗山公墓等历史遗存人文景观及罗经山、吸石洞、“四维八景”等自然景观,整个山村山明水秀,古色古香,是旅游观光的风景胜地。
据史书记载和民间流传,唐僖宗年间,堪舆学界一代宗师杨筠松(号救贫仙师)因躲避战乱,携“宫廷秘籍”,云游天下,被三僚村状如太极阴阳鱼图形的独特风水形胜所吸引,先后收曾文辿、廖金精两人为徒,三人结茅为庐,在此开基立业,“三寮村”(后改称三僚村)因此而得名。三僚也因之而成为中国风水地理的发祥地,声名远播,影响遍及赣闽粤、港澳台乃至南洋各地,每年来拜谒“杨公祠”的风水弟子、易经研究专家学者络绎不绝。
三僚的申遗之路
2006年5月,兴国三僚堪舆文化被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此,三僚村进入了规划保护开发的新时代。同年10月,首届“国际周易风水文化节”开幕式暨大型百集纪录片《风水天下》开机仪式在兴国县三僚村隆重举行,标志着三僚村走向“国际化”迈出了第一步。
今年6月,三僚堪舆文化被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步一个脚印,三僚村正努力向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列挺进。
秉承“弘扬传统文化,造福人类社会”的宗旨,三僚村进行保护性开发,成立了三僚堪舆文化研究会,县里将三僚村列入旅游景点,并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对三僚堪舆文化的研究和建设进行业务指导。目前,县里成立了三僚堪舆文化保护工作小组,对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堪舆文化历史景观,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了简易修葺整理;如道路整修,覆盖七星池上破旧房屋的拆除等,如对千年古杉“九尾杉”的保护,制定了保护九尾杉的村规民约,提高村民的自觉保护意识,还聘请了专职管护员,正着手采取外观修复、外围设环形护栏等措施加以保护,使这棵古树重焕新姿。
为让三僚“入遗”的步伐迈得更快些,三僚村制定了“五年计划”,秉着先易后难、分期分批的原则,用5年时间,对三僚历史遗存景观如杨公祠、七星池、狗形祠、挂壁天井、罗山公墓、无蚊祠及通往景点的道路等进行修整,并在周边进行绿化造林等环境保护工作,达到恢复历史原貌的目标。
让三僚融入世界
兴国三僚虽然名声在外,但只是在东南亚海外华人圈中小有名气。要让三僚真正融入世界,成为风水文化的“圣地”和观光旅游的休闲乐园,三僚村仍需加大努力。
首先,要加大投入,保护和修复好历史遗存。由于年代久远,三僚村的无序建设,作为风水圣地标志和文化载体的杨公祠、七星池、“四维八景”等历史遗存和人文、自然景观遭到严重破坏,有的残败不堪,有的荡然无存,体现堪舆文化这一客家民系独特文化现象的环境生存空间越来越狭小、越来越恶化,对三僚作为风水发祥地的形象和地位,将产生破坏性影响。
其次,要引导人们正确认识“风水文化”。堪舆学是一门集环境、建筑、规划、水文、美学、社会学等众多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要在继承中保护,弘扬科学精华。
最后,要完善旅游服务设施。目前,三僚村还没有供游客住宿的宾馆,游客到三僚旅游还需返回县城下榻,非常不方便。三僚还缺乏代表当地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游客到三僚,看的有众多神秘稀奇的景点,吃的有风味独特的“豆腐宴”,唯独没有可以值得游客带走的纪念品,的确是一大缺憾。
http://szb.gndaily.com/gnrb/html/2008-09/24/content_29421.htm
今年10月,从韩国传来一个消息让兴国三僚人震惊不已:韩国堪舆文化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已走在三僚前面,并有了突破性进展。作为世界和中国堪舆文化发祥地的三僚竟然落后于人。
其实,三僚很早就名声在外。上世纪80年代初期,台湾地理学院教授、台湾地理协会秘书长刘先生就率团转道香港几经曲折、千里迢迢前来朝谒中国堪舆学宗师杨筠松,面对当时略显破败的杨公塑像感慨不已。
今年“十一”黄金周,兴国三僚村游人如织,该村共接待游客5000多人次。专营豆腐宴的村民曾宪民说,最多的一天有20多桌顾客,当天收入达3000多元。最令人感叹的是,来自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及我国港、澳、台地区的游客,竟在36度高温下,虔诚地在杨公祠大门外和杨筠松塑像前跪拜。三僚怎会如此吸引世界的眼光呢?三僚又缘何成为联系全球客家人的桥梁?
神秘的堪舆文化
9月20日,全球300多名易学名人、海外华侨代表以及文化、旅游、地产、工商界等代表齐聚兴国县三僚村。当日,为期两天的“首届全球华人易学名人峰会暨风水文化申遗第二站推动仪式”在这里举行,标志着三僚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正式启动。
兴国三僚在客家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素有“中国堪舆文化发祥地”称号。三僚村因其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极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研究价值,享誉海内外,先后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江西省十大魅力乡村。
据史书记载和民间流传,唐僖宗年间,金紫光禄大夫杨筠松,因躲避战乱,携“宫廷秘籍”,云游天下,被三僚村状如太极阴阳鱼图形的独特形胜所吸引,先后收曾文辿、廖金精两人为徒,三人结茅为庐,在此开基立业,传经布道,“三寮村”(后改称三僚村)因此而得名。杨筠松及其弟子建树颇多,其中最著名的有为明朝修建十三陵并督建重修万里长城的廖均卿、曾从政等。
三僚村位于兴国县梅窖镇,该村为群山环抱的一个圆形盆地,村中有杨公祠、狗形祠、蛇形祠、鹅形祠、虎形墓、挂壁天井、七星池、无蚊祠等历史遗存人文景观及龟蛇相会、九尾杉、“四维八景”等自然景观,全村山明水秀,古色古香,是个旅游观光的风景胜地。
三僚加速融入世界
2006年5月,兴国三僚堪舆文化被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此,三僚村进入了规划保护开发的新时代。
2006年10月,首届“国际周易风水文化节”开幕式暨大型百集纪录片《风水天下》开机仪式在三僚村隆重举行,标志着三僚文化向“国际化”迈出了第一步。今年6月,三僚堪舆文化被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步一个脚印,三僚村正努力向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列挺进。
兴国三僚虽然名声在外,但只是在东南亚海外华人圈中小有名气。要让三僚真正融入世界,成为观光旅游的休闲乐园,兴国县已作出专门规划,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性开发。
保护性开发三僚,目前要做的是加大投入,保护和修复好历史遗存。由于年代久远,作为文化标志和载体的杨公祠、七星池、“四维八景”等历史遗存和人文、自然景观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亟待修葺整理。
增加旅游服务设施提上日程。目前,游客到三僚旅游还需返回县城下榻,非常不方便。三僚还缺乏代表当地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游客到三僚,看的有众多神秘稀奇的景点,吃的有令人赞不绝口的“豆腐宴”,唯独没有可以值得游客带走的纪念品,不失为一大遗憾。
同时要引导人们正确认识“风水文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堪舆文化的功利色彩和商业化倾向越来越严重,因而要摒弃迷信色彩,弘扬科学精华。(李人庆 记者 蔡超然)
文章来源【三僚网】中国专业的风水服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