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昉被尊为广东河源廖氏一世祖,《河源上郭廖氏族谱序》记载:“昉公先朝源于唐僖宗广明元年赣州三僚人也”。昉公生在南宋宝佑四年即1256年,1278年南宋亡于元。但是关于 廖昉家世留下很多疑点?有哪位对宋朝廖昉历史资料深有研究的,希望能提供宝贵意见。
明清朝代,闻名全国的地理风水师三僚七廖下潮汕,地理师国玉公为七廖之首廖。在广东潮汕为人看风水卜宅相地,赚钱在河源都忠信上莞定居,娶妻生子。出生在元朝的三世祖国玉公擎着“汝南郡廖氏一世祖宋封中乡侯昉公暨谢氏一品夫人二位之牌位”入粤。
国玉公精通阴阳地理,周易卜卦之术,是个很有名望的地理师。于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25岁的国玉公自江西省虔州(古宁都)兴国县衣锦乡(梅窖镇)六十二都三僚(村),徒步广东河源县都忠信上莞(今东源县上莞镇),见地广人稀,风俗淳美,遂留家焉,在上莞镇常美村安家。
中国廖氏通书记载:历史上江西三僚风水师七廖下潮汕,国玉公为首廖。国玉公为江西入粤廖氏始祖,在河源县上莞娶永顺都邹均举女为妻,国玉公26岁时得长子仲仁,幼年就夭折了,1372年28岁的国玉公得次子仲义。明代洪武十四年(公元1382年)国玉公38岁始立籍承差,入户河源县都忠信上莞,今东源县上莞镇常美村添置田舍,创下一番家业。
明代洪武二十五年(1393年)七月初二日病逝上莞,葬河源上莞常美村五岭径。享年49岁。国玉公为广东河源、东源廖氏始祖。其后裔散居在广东、广西、东南亚诸国和港、澳广泛发展。国玉公次子仲义(1372-1415)继承父亲衣钵,在上莞定居。娶妻钟氏,生一子,名智。仲义25岁时,才得这一独子。智公18岁丧父,仲义公享年43岁
其一:老族谱1998年版“汝南源衍---国玉·东山”记述“官封中乡侯,并州刺史”,历史上只有三国时的廖化才被封为“并州刺史,中乡侯”,廖化与廖昉相隔1000年,父子对接不上,族谱记述有误。
其二;昉公生在南宋末年,1278年南宋亡于元。南宋灭亡时昉公才22岁,昉公22岁前能封侯王?据老族谱《汝南源衍·国玉东山》河源廖氏族谱序:“河源望族也,出于汝南之后世,为江西赣州兴国县衣锦乡六十二都三僚人,此则昉于唐僖宗广明元年也。”作者;明嘉靖戊戌冬十二月上浣之吉,乡进士文林郎致河源政苒田耐轩,郑敬道书。说昉公生于唐代僖宗广明元年(879年)。昉公为唐代三僚开基祖廖瑀,著名地理风水师。官居并州刺史吗?并州为中华九州之一。其地约当今河北保定和山西太原、大同一带地区。金代南宋划江而治,北方由金国统治120年,南宋王朝难道可派官员到江北金国做官吗?这些都以当时历史不符。
其三;查历史资料;宋朝廖姓做最大官职,只有廖刚(1070-1143年),字用中,号高峰居士,北宋福建顺昌谟武人。少时从学理学家杨时,成就了廖刚“道南高弟,绍兴名臣”的 美名。廖刚一生亲历两朝荣辱兴衰,历任刑部侍郎、御史中丞、工部尚书。他持身立朝,忧国爱民,对外力主抗敌御侮、对内全力慰抚百姓;他刚正不阿,忠直抗言,令蔡京、秦桧等奸邪沮气。廖刚的精神和品格名重于天下,名扬于千古,为世代所赞颂。廖刚生四个儿子:廖迟、廖过、廖遂、廖遽皆为抗金抗元将军,南宋亡,为躲元兵追杀,子孙散去。廖刚福建昌顺人,昉公江西兴国三僚人也对接不上。
其四;昉公家世身世无资料可查!很可能是一个未做官的平民百姓。
其五;国玉公祖上在江西兴国三僚是位地理师,再往上查;兴国衣锦乡三僚廖氏开基祖有个廖瑀,生于唐代僖宗广明元年(公元879年)虔化人,又传:廖瑀(943-1018)派名克纯,字伯禹,号平庵居士、又号金精山人。江西省宁都县黄陂镇黄陂村人。著名堪舆家。据《中国廖氏通书》引《蔡志》云:廖瑀,字君玉,精通天文地理,是个风水先生,师从杨筠松,号救贫先生。被后世尊为江西赣派风水祖师。曾入山学道,自号金精山人,后世称其廖金精,后唐皇帝封他为“国师”。尝为饶州许氏卜宅,曰:“后世子孙当有为吾州守者,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许氏后裔子中果选虔州知府。忆瑀遗言,即遣使致祭,并为立碑记。廖瑀之后;廖邈,五代虔化人,家学渊博,通易理,主杨廖之说,善词赋,性淡泊,居家好竹,自号筠居士。廖邈之后;廖凝,字熙,五代虔化人,邈之侄,家传其术,给人卜宅之吉凶如神,后同兄融同隐于衡山。廖凝之后;廖寿郎, 字子发,宋宁都人,家传杨筠松堪舆之术,南宋景炎年间公元1276年,于瑞岗面相得象湖象眼吉地,遂携家徙迁。廖寿郎之后;廖三传:字通春,三传故名。别号好古轩。生唐成通三年辛巳。殁后梁未帝龙德元年辛巳。寿61。葬鸭子湖奔口龙形。右散骑常侍綮作好古轩记。廖三传之后;廖禹;宋代兴国三僚人。按赣州《旧府志》载:廖禹,字伯禹,宁都人。年十五,通五经,人称廖五经。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以茂异荐,不弟,后精究父廖三传堪舆之术,卜居金精山,自称金精山人,所著有《怀玉经》,堪舆家至今宗之。
廖禹之后;廖仁,字德元,幼习诗书,天分甚高,十余岁就笃爱堪舆,专心研读家传地理书类,在广东、河源、紫金一带称为一代名师,著有《地理总论》、《地理秘传》、《地理问答》等书。廖仁之后;廖绍定,兴国三僚人,善谈名理,所著有《地理指迷大要》,推本于太极,而敷演二气、五行、八卦,其说甚精。廖绍定之后;廖镇七,据《廖氏通书》载:廖镇七,抗郭廖氏开基始祖。浙江省永嘉县抗郭村,原籍福建省建宁,信奉道教,曾从师金精山人(廖瑀)学习天文地理知识,镇七于宋绍定已丑年(公元1229年),由闽迁居楠溪永宁三塘之上——廖山,后定居上塘抗郭,遂为永嘉之民,其后裔亦奉守道教经典,至今不衰。廖镇七为瑀公七传弟子。廖镇七之后;廖绍宠,按《潋水志林》记载:廖绍宠,绍定弟,著有《阳宅简要》一书,福清叶相国向高为之序。宠之堂弟绍禄,以堪舆术精,以授品秩。
其六;音误。刚公和昉公客家方言发音相似。廖昉不是正名字,也许叫廖日方,笔误。很可能是个外号,或化名,别名。未查到其正根。
其七;也有可能是祖上说的是宋代三僚地理师廖禹的后代,借廖化声望来保护儿孙的。
河源市廖氏始于国玉公于1369年,即明朝初年(明洪武2年),国玉公擎着其祖父廖昉牌位,由江西省赣州府兴国县衣锦乡来广东河源县都上莞安家,繁衍三代。廖国玉孙廖智,字尚素,号东山,由上莞移居河源县城上郭(角)创业,廖智公是河源县城上角开基祖。生八男:纹、章、高、亨、銮、庸、应、奇、八子在上角繁衍5代,子孙再从上角派迁河源县上城还金里、东门、东埔、尖下、学前坝、东源县柳城围星、赤岗、红光、红亮、回龙水库吉谭、蓝口等镇村开基地定居。老河源县廖姓人几乎都是廖智的后裔。其中迁居人口较集中的有东源县柳城镇,人口约有6000人;以廖宁公后裔居多,其次,廖寿公后裔,廖康公后裔。廖康公后裔迁移最多最远,且分布最广泛。廖国玉公传下24代后裔子孙,人口约有数万人。有相当一大派迁往龙门县、南海县、佛山、广州、深圳、惠州、韶关、海南、广西、四川重庆内江、以及海外香港、澳门、台湾、新加波、美国等地,日久己失去联系。
十、寻宗问祖,组团外出拜祖
河源市上城还金里一脉以十一世廖斯捷为“开基始祖”!是否正确?有待日后继续查证。待找到民国时期编的“河源廖氏族谱”才有望解决河源市区廖姓很多疑难问题。
廖氏昉公一脉,经反复查考:明嘉靖进士文林郎,苒田耐轩,郑敬道于戊戌年冬十二月致河源政《河源廖氏族谱序》云:“河源廖氏望族也,出于汝南之后世,为江西赣州府兴国县衣锦乡六十二都三僚人,此则昉于唐僖宗广明元年也”。又:明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夏郎,刘勉励编录《河源上郭廖氏重修族谱序》云:“廖本出自春秋伯廖之后世,居汝南郡,族姓蕃衍,簪缓相承,蝉联接踵,代有人焉。至廖昉先朝,始迁于赣之兴国衣锦乡三僚,历史既久,子孙亦盛,及明朝洪武,有曰国玉,业杨郭之术,裔游河源上莞,见地广人稀,遂定居焉。”从《河源上郭廖氏族谱序》中发现一条线索:昉公先祖源于唐僖宗广明元年赣州三僚人也。往上查资料唐僖宗李儇广明元年即公元880年,廖瑀师从杨筠松堪舆术国师(风水地理师)在江西三僚隐居学艺。自此在三僚开基。廖瑀,据《中国廖氏通书》引《蔡志》云:廖瑀,即廖克纯。字君玉,精通天文地理,是个风水先生,生于晚唐,死于五代时期。曾入山学道,自号金精山人,后世称其廖金精,后唐皇帝封他为“国师”。尝为饶州许氏卜宅,曰:“后世子孙当有为吾州守者,宋建炎四年,许氏后裔子中果选虔州知府。忆瑀遗言,即遣使致祭,并为立碑记。88世廖瑀是81世光禄的后代。廖瑀(943-1018)派名克纯,字伯禹,号平庵居士、又号金精山人。江西省宁都县黄陂镇黄陂村人。著名堪舆家。祖父廖三传,父亲廖通,廖通生三子:克敬,可纯(瑀),克谦。瑀生二子:千五郎,千八郎。 传说后裔有在三僚,有迁福建,有待查考。然而光尧公直系传下85世也有叫廖瑀的。84世廖俨之子。唐朝出现两个廖瑀,而光禄世系南宋时还有个叫廖禹的。廖禹,按赣州《旧府志》载:廖禹,字伯禹,宁都人。年十五,通五经,人称廖五经。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以茂异荐,不弟,后精究父三传堪舆之术,卜居金精山,自称金精山人,所著有《怀玉经》堪舆术家至今宗之。又如明朝国玉公同宗世侄廖均卿,于明朝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廖均卿被明成祖朱棣召进京,为北京故宫大皇城的勘测做筹划设计。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皇城从建康(南京)迁都至北京。之后廖均卿为皇帝陵墓选址,他选定的昌平县黄土山上这块风水宝地,一共安葬了明代十三位皇帝,那里己被后人称之为“十三陵”,廖均卿因此被皇帝恩赐钦天监博士,国师四品职衔供养致老死,他的坟墓至今还在三僚的半山上。祖传堪舆术绝学,近代己失传。
光禄公房系自88世廖瑀始,世代精通堪舆术,乃昉公先祖血统之正宗支。自叔安公为一世祖传世81世光禄直系88世瑀公三僚开基祖(公元880年),至昉公(公元1256年)有377年断代失考。如按江西运堪宗贤提供资料93世高郎之孙往广东,不能证明他就是国玉,资料不够准确。接昉公传世我本人114世,子璋公世系传世47世,崇德公世系传世36世,昉公世系传世21世。河源市东源县黄沙廖氏族谱:自叔安公传世134世。如按30年为一代计算,我感觉河源自昉公以上祖宗未接对祖,昉公父亲到底是谁?还未查考有文字史料作证。南宋代昉公1256年至唐代瑀公880年三僚开基祖这段间隔377年断代失考。如果按叔安公今年近4000岁计算,30年为一代,4000岁÷30年/世代=133.3世代。如果按25岁结婚生子算,25年为一代,那么4000岁÷25年/世代=160世代。且古代人都有早婚早育习惯,昉公祖上与宗族中断了二十代孙。我们祖籍江西兴国三僚村,是接光尧、光景、光禄、这三兄弟当中谁的后裔呢?有说:在江西多是光尧、光禄、光景的后裔。光景的后裔分布最散,光禄、光景后裔有部分去了福建,其实“三光” 兄弟后代,自唐朝至宋朝在江西生活了300多年后才各奔他乡的。据中华廖氏网址记载:三僚瑀公的后代迁福建。这几百年有无可能子孙回迁江西三僚呢?国玉公到底是从江西到广东?还是从江西到福建再到广东?仍是个迷?没有找对有文字记载的谱牒是说不清楚的,猜测更不可取,接错祖宗给子孙后代留下后遗问题。这个疑问有待继续查证。听说江西《三僚八谱》有能解说清楚。我们希望能找到《三僚八谱》。希望同族宗亲能提供有关南宋后期廖昉家族世系或元明时期廖国玉家世祖上有关资料。
2007年9月27日,河源市廖氏宗亲的上城还金里;学前坝;东源县柳城等宗亲一起祭拜国玉公;仲义公;东山公后,在东源县柳城宗亲会长集旺家商议重修族谱研究事宜。
2008年1月16日河源市廖氏宗亲联谊会(筹备)成立,宗亲会本着寻踪溯源,理顺廖氏世系宗枝分流,搞清祖宗源头传世踪迹,多次组织廖氏宗亲拜祖访问团带着族谱资料,三次去江西省兴国县衣锦乡(梅窖镇)六十二都三僚村,宁都(虔化)县等地,二次去福建省龙岩市上杭,永定等地,二次去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湖阳镇等地,拜祖查询祖宗脉系根源。受到当地宗族如江西宁都的运堪宗亲、福建永定的礼团书记宗亲、连昌宗亲等热情接待。中华廖氏一家亲,宗族史料资源共享,他们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廖氏族谱有关可查资料和鲜为人知的宗族史料。
宋代一世祖廖昉以上家世失传失考,与祖宗中断了376年近十五代连接,有关廖昉公父辈以上宗族连接,有待日后继续考证。
三僚寻根后续
关于廖国玉,其后人于1998年回三僚寻根,井写有《广东东源县柳城镇廖氏与江西省兴国县梅窖镇三僚村廖氏正本清源备忘录》,其文如下:广东省东源县柳城镇廖氏集旺、启冰等五位代表,自一九九八年(农历)四月十七日至本月二十六日在江西省兴国县衣锦乡三十六都和三僚廖屋代表祥洪、吉华、太炳、能坚等人多方调杳,查家谱核实国玉公太系叔安公太一百零六世远孙、光禄公太廿六世远孙、云柏公太九世远孙、景华公太之孙、益源公太之子也。有关国玉公太出生年月外迁原因,柳城镇原谱所载和三僚廖屋长房谱所刊相符,两地之一国玉公实属一人。国玉公太在两地之坟,各方应加以保护,不得荒毁。今后如柳城镇廖氏重修家谱,自国玉公太以上至光禄公太,一律按三僚廖氏长房云柏公太之吊线谱为准。国玉公太以下世系按柳城镇廖氏原谱而定,欲后有凭,特立此备忘录两份,各执一份,永为存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