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师廖均卿墓
廖均卿墓系他本人生前择定,1984年确定为兴国县文物保护单位。在梅窖镇三僚圩北约七华里之虎形半山腰,为猛虎下山形(今地属黄岭村),麻石墓碑,长0.85米,宽0.45米, 正面刻了“钦天监博士墓” , 背面镌“敕封灵台郎玉峰公墓”,右侧刻“廖均卿永乐十三年腊月二十四日葬”,左侧刻“万历四十三年仲春重修,朝庭侍讲临川金幼孜题。”墓既无墓面,亦无墓堂,真正的穴位无法考究,他其后代人丁兴旺,大部聚居在梅窖镇店山村中邦,直系后代现在有一千多人丁。据传廖均卿只有一只耳朵,中邦廖氏称他为“只耳公”,廖均卿喜吃糯米饭,故后人又称他为“糯饭公”。现在中邦廖氏每年旧历三月初三日,有一个“糯饭公节”,由族中60岁以上的老人参加,去为廖均卿墓挂纸,每年传一块牌子,上面写好了要多少糯饭,多少酒肉,接到牌子的老人负责筹措上述物资,邀请全村老人一起吃饭和为糯饭公上坟。中邦廖氏这个传统节日至今仍在,只是年龄降为50岁了。
廖均卿墓:三僚最有名的国师墓,是廖均卿墓,1982年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廖均卿墓相传是天葬,找
不到墓穴。落葬时,其亲属和工匠抬至其生前择定的岭背猛虎下山形附近,突然天昏地暗,电闪雷鸣,倾盆大
雨。大家慌忙四散避雨,不一会风停雨歇,大家出来一看,棺柩已失,山坡上已经隆起了七个坟堆,竟不知那
一个是真穴。这个地方在梅窖镇黄岭村,与三僚村一岭之隔,为下山虎形,望碑在虎形的头顶,7个土堆正好是
虎嘴的位置,实际上陡坡上突起的7块石头,很象虎牙。
廖均卿古墓;最有名的国师墓,是廖均卿墓,在梅窖镇梅窖镇黄岭村之虎形半山腰,与三僚村一岭之隔,麻石墓碑,长0.85米,宽0.45米,正面刻了“钦天监博士墓”,背面镌“勅封灵台郎玉峰公墓”,右侧刻“廖均卿永乐十三年腊月二十四日葬;,左侧刻“万历四十三年仲春重修,朝庭侍讲临川金幼孜题”,墓既无墓面,亦无墓堂,1982年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杨公弟子中取得最辉煌成就的,择定明代皇家陵园天寿山(后命名为十三陵),十三陵之长陵地师,赐四品职衔,钦天监灵台博士,所受皇家恩宠可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廖均卿墓系他本人生前择定,喝下山虎形,为墓、碑分离格局,望碑在虎形的头顶,以墓接龙纳气,以碑收局的内堂作法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