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江东简介
刘江东(公元884—972年),名渊则,又名子先,别名漆碗,号白头,世称见道先生,江西于都人。生于唐中和四年甲辰年(884)二月初五,殁于宋开宝五年壬申(972)十一月,寿89。江东系唐代金紫光禄大夫刘宗臣第八世孙。为唐末虔州刺史卢光稠参政时,与曾文辿、胡矮仙等同师于杨公筠松,遂得其秘。自著《三宝经》行世。
刘公江东逝后,葬于上牢村(今上脑)南20华里处。墓保存完好。其碑文为“七世祖刘公川鲁老府君,八世祖刘江束老府君之墓”。
该墓黠穴于山腰,肖形饿虎望江,流神缝针庚字,右癸水倒左,外插巽山乾向兼辰戌,内安辰山戌向兼巽乾
杨派风水的主要传人——刘江东
刘江东是救贫先生的主要传人。据清代同治《兴国县志》的记载:“初,杨与曾不著文字,江东稍有口诀”,在杨、曾、廖等人不著文字的情况下,他是杨公风水理论的主要记录者,著有《三宝经》一书传世。在杨公曾、刘、廖三位弟子中,曾、廖两位弟子将风水术列为家传,不传外人,实际上是将杨公风水术封闭起来。而刘江东传道,不仅传于子孙,“有好学者,不拘姓氏则传之。”经刘江东口授心传的徒弟代代相传已遍布海内外,为杨公风水文化的传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刘江东,本名刘韶后,字渊则,又名七碗、添碗、晚年号刘白头,世称动见道先生。江西省于都葛坳上老人,生于大唐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刘江东出生于乱的唐朝末年。唐乾符五年(公元878年)至中和四年(公元884年)黄巢起义,两年后起义军攻下东都洛阳,乘胜西破潼关,直入长安。当年长安攻陷,唐朝皇室向西出逃成都。时任金紫光禄大夫的杨筠松,时年47岁,携库中风水秘籍逃出京城,避难江南。其后的几十年间,杨筠松在赣州为民看风水、结庐授徒,直到终死于都跃口。
杨筠松逃出京城、初到赣州时,刘江东尚未出生。说起刘江东拜在杨筠松门下从事风水一事,有必要介绍一位重要人物——时任江西虔州(今江西省赣州市)节度使的卢光稠。
卢光稠,字茂熙(懋唏),郛名十七郎,讳定国,于唐文宗开成五年(公元840年)生于虔州虔化县上三乡怀德清音里韶坊(今赣州市宁都县洛口镇)麻田村。卢光稠少年时就天资聪颖,喜爱骑马射箭,常用藤条、利器与坚甲操练武艺。他博览典籍,细察民情,光明磊落,智勇兼备,文经武纬,融会贯通,甚得乡人好评。
卢光稠所处的年代,正是唐朝衰落、社会动荡的年代,尤其是公元878年开始的黄巢起义,摧毁了唐王朝绝大部分地区的统治机构,大大削弱了朝廷及旧藩镇的统治力量,但皇室贵族、官僚地主及新出现的藩镇为了自己的增殖财富及供应数额浩繁的军费,互相之间展开了更为惨烈的攻杀及倾扎。在这些战火纷飞的年月里,广大人民陷入了更为痛苦的深渊。当时,虔州各县,兵匪峰起,他们烧毁城垣,杀人掠货,伤害老幼,奸淫妇女,致使市井化为瓦砾,村舍变为焦土,遍地尸体,暴野枕籍,猪羊惊噘,鸡犬不宁,民不聊生,人人自危。目睹这一切悲惨的景象,看见平民百姓企盼安定、渴求生存的强烈愿望,卢光稠内心极为痛切。公元885年,即黄巢起义失败后第二年一月,时年四十六岁的卢光稠与同乡好友谭全播在南康县石溪都(今上犹县双溪乡)举行起义,当月即占据了虔州,并宣告自任刺史,实行武装割据,担负起保卫、巩固、治理、开发虔州的重任。其时,杨筠松正在赣州为民看风水、结庐授徒。
与杨筠松上下年纪的卢光稠请杨筠松策划赣州城区及城防,并先后为卢光稠葬父、葬母。刘江东的祖父其时正在为卢王参政,目睹了杨筠松“寅做卯发”的神奇风水术,叫自己的孙子江东拜杨筠松为师学艺。为此,刘江东成了杨公的第二位弟子(第一位是比刘江东整整大了30岁、且是同乡的师兄曾文辿)。
杨公师徒走遍了赣南的山水,留下了许多风水遗址,但留下的风水著作却很少,很多托名杨救贫的著作却是后人的伪书。只有刘江东做了些纪录,刘江东自己称“稍得青囊口诀”,根据口诀写下了《三宝经》这篇不朽的风水名著。另外,还著有《怀玉经》、《海底眼》,作为传家口诀。后来其裔孙谦(为宋吏部郎中,知袁州事),又著《囊金》七篇,曰星、龙、穴法、应案、四首、水城、明堂、水口,词旨明达。刘江东的徒裔们将刘江东的风水口诀编纂成《刘公葬法》。刘江东与刘谦的事迹在当地修著的县志(《于都县志》)和其刘氏族谱中都有记载。
杨公去世那年,刘江东仅23岁。杨公去世后,刘江东在当地和赣南活动了30余年,留下了许多风水遗迹。最典型的是在上脑刘江东选址而建的刘氏宗祠,祠中除了祀奉着刘氏的祖先,还雕有杨筠松和刘江东的塑像,放在一起祭祀。
公元907年后,唐已经灭亡,历史上进入了五代、宋朝时期。刘江东从事风水术的大量时间也在五代及宋朝年代,所以很多历史书记载刘江东是宋朝风水师。
刘江东的最后30余年是在广东梅州地区度过的,最后老死在丰顺境内(径义)的“莲花寺”。 广东丰顺等地还保留有刘江东所勘定的阴阳宅,至今乃兴旺发达。据丰顺建桥张氏族谱记载:刘国师为张姓造开族地“观音坐莲”形,辰山兼乙,水走戌乾亥。刘江东所点和设计的广东丰顺与剑桥镇一河之隔的“张氏围”,大河从坤方流入此镇,绕“张氏围”北门而过,向乙辰方流出。“张氏围”有东南西北四门,里面有总祠和各房份的大厅。西门立卯山酉兼甲庚,丁卯丁酉分金;东门立的是酉山卯兼辛乙,辛酉分金;北门立巳山亥向,朝逆水;南门立子山午向兼壬丙,丙子分金;总祠立酉山卯向兼庚甲,丁酉丁卯分金。目前,还住着几十户人家,大部分搬出去了。刘江东殁于北宋开宝五年(972年),享年88岁。其后裔将刘江东的遗骸从广东丰顺运回江西于都葛坑老家,与其父亲合葬在一起,由于刘江东名气大,人们才叫“刘江东墓”。相传,这块墓地还是杨救贫亲点的。刘江东在学艺期间,其父突然病危,刘江东请杨公为其父择地葬父。杨公在刘家的山里走了一趟,回来告诉刘江东,墓地已经找好了,我在那里埋下一铜钱,你自己找去。刘江东知道师傅是在考自己,便在师傅走过的山场里细心寻找,最后终于找到了师傅埋铜钱的地方。不久其父去世,就安葬在那里。其坟墓至今保存完好,地点在于都葛坳上脑村尚书庵(今曾子村红星组)东南天字岭半山腰上,下山虎形,王字穴。刘江东有二房妻室,共生有五子二女,其后裔从上脑繁衍到了于都各乡镇和兴国、宁都甚至延伸到海外。
在赣州有些地方,当地人并不太了解杨救贫的事迹,但是如果提起刘江东,却大多都耳熟能详,只因在赣州于都等地,关于刘江东的故事林林总总地撒落在民间,口口相传至今,被人所津津乐道。所以几乎可以这样说,在赣州有些地方,刘江东这个名字,早已成为风水的代名词。
那么,刘江东又是何许人士呢?
根据《于都志刘江东传》中记载:【刘江东,名白头,本刘韶后。上世有知虔州者,遂家于都上老。唐末,杨筠松避黄巢之时,至虔州。江东同曾文辿等传述,而杨与曾俱各着文字,惟江东稍有口诀。】
在《赣州府志》中记载:【刘江东,雩都人。受青乌术(风水术)于杨筠松。】
《雩都县志·方技志》中记载:【刘江东,上牢人。杨筠松避黄巢之乱来虔州,江东与同邑曾文辿师之,得其术。江东不着文字,仅留口诀,执简握要,其子孙传之。】
又据《于都上溪刘氏族簿刘江东行藏记》中记载:【公乃大学士刘韶之后,上世有知虔州者,因家焉。居于都上老。厥祖为卢王参政,因此遇杨公,遂使公授术焉。晚号白头。异处人调市域曰:刘添碗,盖指漆碗上老家话也。】
在《雩都县志·方技志》中也有相关记载:【杨筠松避黄巢之乱来虔州】(其中雩都1954年改为今于都)。
而在《宁都直隶州志》中记载:【黄巢破京城,益盗秘书中禁术,与仆都监自长安奔虔化怀德乡,爱其山水,遂居焉。以其术传曾文辿、刘江东诸徒,世称救贫仙人。”
《刘氏族谱》中记载:【渊则公,我脉祖,字江东,号白头,又名子升调市,别名漆碗,世称见道先生。唐中和四年(884)甲辰,二月初五生,殁于宋开宝五年(972)壬申二月,寿89岁,娶江氏、侧室陈氏,合葬天子岭,望江虎形王字穴。】
又载:【公与全播共为卢王参政时,杨筠松避乱至虔州,为防御史卢光稠葬父于石人坝,因此,遇杨公同会文辿、胡矮仙等肄业授术,遂得其秘。】
同样,在《江西通志》中也有太多类似的记载。
可以看到,刘江东无论在正史记载中,还是在民间传说中,都是一位得到杨筠松风水祖师真传的大人物。
根据史料记载,刘江东,字渊则,又名七碗、添碗、晚年号刘白头。江西省于都,葛坳上老(今上脑)人,生于大唐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其时杨筠松因黄巢破京城(今西安),避难江南,应江西虔州(今江西省赣州市)节度使卢光稠之请为其葬母,故杨筠松祖师运用风水之术,帮助卢光稠寻得一块风水宝地,而时任卢光稠参军的刘江东,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真正见证了寅葬卯发的神奇,也对杨公风水的奥秘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才与同乡曾文辿一起拜入杨筠松杨公风水名下,成为杨公最为得意的弟子之一。
关于刘江东的故事,在民间可谓举不胜举,其中最有意思的,也是一直至今为止被称为无法解释的传奇,是在今江西省赣州市所属辖区的寻乌县,那里盛产一种奇特的竹子,名叫“倒插竹”。
在寻乌县,只要一提起“倒插竹”这个词,就会立刻引来很多人兴趣,因为大家都对刘江东颇为熟悉,从老人那里一代代相传下来的,就是刘江东用其一生走遍闽、粤两省,为人寻龙点穴的精彩故事。
而“倒插竹”,就是其中最为经典,也最耐人寻味的。
传说这种竹子的出现,正是因为刘江东的风水宝地。
大山深处的寻乌县山峰绵长秀丽,地脉丰润厚实,这让毕生与山水打交道的刘江东认定这里有好的穴位,所以经常徘徊在寻乌等地,一进山就是个把月不止。
刘江东寻找佳穴吉壤的足迹,已经踏遍了和寻乌周边相连接的闽粤两省。传说刘江东在寻龙点穴的过程中,只要发现了好的风水,就会筑一个半圆拱形的土堆做好标记。
而这个半圆形的土堆,经过后人证实,是的确存在的,后人也将这种特殊的标记,称之为“江东窟”。
最初发现“江东窟”奥秘的,传说又是一百多年以后,在定南和寻乌活动最多的另外一位风水奇人——赖布衣。
根据记载,刘江东寻到的众多穴场中,有三个最好的的穴场,一个叫观音姐,一个叫庚姑姐,一个叫癞痢姐。观音姐穴和庚姑姐穴都是在百余年后被赖布衣所发现的。
据记载,观音姐穴被赠予寻乌南桥的袁姓做下风水,而庚姑姐穴给寻乌桂竹帽的彭姓做下风水,两家人后代发迹荣昌,人丁兴旺,时至今日,也都享用着刘江东风水的馈赠。
不过,唯有癞痢姐穴直到今天,还未曾被人所发现。原来,喜欢筑“江东窟”的刘江东自己知道,这个癞痢姐穴,可绝不是一般人能够享用的,正所谓“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这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帝王穴。
由于刘江东明白,如此帝王穴,只能用于帝王之人使用,在这种潜意识的驱使下,刘江东没有给癞痢姐留下任何记号,但是他文采横溢,却留下了一首歌诀。
这首歌诀时至今日,仍然在寻乌地区流传着,它就像是刘江东留下的一个千古之谜,等待后来的有缘人去寻找其中的秘密。
歌诀这样写道:“面朝九蟠龙,环卫十八柱,头枕天官璋,脚踏鹅子湖,谁能得正穴,三世列九卿,裔孙布五洲,代代金银壶。”
这首歌诀代代传承,也不知道吸引了多少人在寻找这个叫癞痢姐的风水宝地。大家只是发现,在人烟稀少的岭阳、新村、鹅子湖一带,方圆十几里的范围内,却出现了密密麻麻的坟墓,也许人们都希望自己的祖坟,可以埋葬在那一片刘江东祖师所点中的风水大地上吧。
其实,这个刘江东祖师所找到的帝王穴,还曾经被一个放鸭子的老汉遭遇过一次,而“倒插竹”的由来,也正因如此。
据说在当地有一位老汉,他放鸭子时晕乎乎的就在山坡上躺了一会儿,没想到顷刻间,也不知道从哪里冒出一大群密密麻麻的白蚁,很快就把他覆盖起来,而只剩下两只穿草鞋的脚露在外边。
老汉云里雾里,恍如进入仙境一般,实在醒不过来。许多个时辰以后,老汉的两个儿子才先找到家里的这群鸭子,再从熟悉的草鞋中拨开被白蚁包裹着父亲。
等老汉醒来的时候,他仿佛得到了仙人的指点一般,一口咬定这里就是刘江东所点中的癞痢姐风水宝地,而他的两个儿子却不以为然。
老汉对此却深信不疑,并且为了记住地形方位,他从旁边拔了根竹子倒插在刚才睡觉的地方,以此来作为记号。
在当地民间,客家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求一个可以让自己子孙发迹的风水宝地,甚至不惜用生命的代价去换取。所以第二天,老汉穿戴整齐,扛把锄头准备在昨天发现的风水宝地上自殉。
可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当他再次来到这一片山坡上的时候,竟发现只在一夜之间,这片山坡上,却已经长满了漫山遍野的竹子。
而且,那些竹子,竟和他昨天做了记号的那根一模一样,都是倒插在地面上的。
有后人为这个传说配了诗一首诗歌,诗歌中这样写道:“得此福地贵可卿,只缘子孙禄相轻,有缘无份做了记,倒插竹子也生根”。据说是从这以后,这种罕见的竹子就年复一年地生长在这一地带。
事实上,这种“倒插竹”也的确存在。
这种竹子一尺多高,竹竿上面粗下面细,竹叶竹纹均朝下的竹子,当地人都称之为倒插竹。这种罕见的竹子,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国家林科院的专家曾经专程到寻乌考察过,还采集了标本带回北京,实为罕见,无法解释。
其实,从这个故事中不难看出,正是因为刘江东所找到的那块风水宝地之上,生气盎然,所以就算是倒插下去的竹子,也一样可以生根成长,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刘江东祖师在风水之术方面的造诣,已经达到了非凡的水平。
类似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但是它们所述说的,却是一个道理。
千百年来,风水之术在江西赣州这片地方传承发扬,而尤其是刘江东一脉传人,秉承着刘江东以及杨公祖师的遗训,造福百姓,济世救贫,一代一代将风水术传播开来,成为今天世间难得的杨公江东一脉风水学术。
尤其是在赣州市于都这个地方,就更是藏龙卧虎,高人辈出,他们秉承传统,一直在这里教授传统的风水秘术。而他们的祖师刘江东,其实仍然在那里。
刘江的古墓,存在至今,传说是杨公亲自所点。因为刘江东是葬在他父亲的墓穴之中,而其父亲墓穴,正是杨公亲自赠予徒弟的。
墓地的地点,位于今天的于都上脑村,西尚书坳卧虎望江的半山腰上,其墓完好无损,是典型的杨公风水中,垄葬其麓的葬法所在。
在于都,风水师们仍然秉承杨公江东一脉风水的传统,对徒弟的教授从基础理论,到实践结合,从文字图书,到口口相传,只有尊师重派的徒弟们,才会最终得到师父的肯定,而传得真学,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失的道德标准。
现在,中国正在腾飞,在党的领导下,传统文化得到大力的推行和发展,这对于我们风水行业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
我们正是要团结一致,秉承杨公传统风水学术,拨乱反正,将杨公江东一脉风水传遍中华大地,让其绽放自己独有的魅力。而我们也必将继承杨筠松和刘江东祖师的遗训,在世间造福百姓,济世救贫,做一个不愧于江东祖师的风水弟子。
文章来源【三僚网】中国专业的风水服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