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氏宗祠
在客家文化圈里散落着许许多多关于杨公的故事,于都宽田有个流传千年的传说——杨公“板凳定向”。
于都宽田芒筒坝坐落着一栋古建筑,管氏宗祠,也勾连出一段故事:杨公板凳定宗祠。据管氏家谱记载:“管氏建祠之前,曾派人往虔州聘请杨公在起工那天择基定向。开工那一天,杨公穿着旧长杉,手里拿着雨伞,背上背个包袱,风尘仆仆来到管屋建祠的芒筒坝,他看见许多村民正忙着平整地基,便坐在边上张望。管氏族人见他衣着平常,也就不予理睬。杨公在芒筒坝四处走动,东张西望,最后累了,自己找了一张板凳坐下,休息了一会,见还是无人招呼自己,心中甚为不快,便起身走了。杨公离开后,有个泥水匠说:“哎呀,刚才那个人好像是杨救贫。”大家便议论起来,恰好管家的头人来了,听说刚才杨救贫来过,立即派俩人去追赶,要把杨公请回来为祠堂“点穴”“定向”。俩人赶上杨公后,向杨公说明头人的要求,杨公不肯回去,这俩人便拉拉扯扯,杨公脱身不得,只好说:“我刚才坐的地方,有一张板凳,你们的祠堂就照那张板凳的位置和座向做吧。”这俩人回去复命后,头人就照杨公说的建祠。
一年后,管氏祠堂建成,杨公又路过芒筒坝,管事人见了杨公,赶紧拦下来,请他看看有无“风水”上的破绽?杨公绕着祠堂转了一遍,看见大门前有个帮工在挖坑,就过去问他挖坑做什么?那帮工说挖坑立“桅”杆石。原来他是挖坑安放“旗杆石”,错说成了“桅杆石”,杨公就问管事人说:“你们是要会动的桅干,还是不会动的桅干?”那管事人认为会动是活物,不会动是死物,便说要会动的。古代习俗,要出了大官,门前才立旗杆石,旗杆是不会动的。会动的是船上挂帆的桅杆。结果,管氏祠堂做好后,管氏很长时间尽出撑船的,出不了官员。现在祠内墙上写有一首佚名诗:
板凳定向显灵通,
人丁兴旺在族中。
管氏宗祠今犹在,
芒筒坝人称杨公。
传说是事物升华的预言。杨公地理文化对宗祠建筑作了精辟的设想。宗祠建筑与传统民居建筑一样,重视宅基选择。就建筑环境而言,宗祠与村落的整体布局、与周围山水自然环境,应协调和谐,相处自然,体现出传统建筑对山水自然崇拜的理念。管氏宗祠位于梅江形成九曲水的转折处,右水倒左,乾亥水上堂,水口在丁未方,下砂关栏交锁,真不愧为地理宗师之作。
2012年,作者陪同台湾•中华易理世界堪舆协会吴理事长一行,去到杨公坝考察时,经勘测,管氏祠堂的建筑元素:
(一)地理分析:1、水口:位于缝针乙辰宫位。2、坐穴:艮寅山坤申向,丙寅始气界缝小空亡。3、朝堂水:乾亥(大河水),壬子水(小),上堂水辛戌。4、朝应峰:丙,午,丁,未,坤,申。
(二)祠情分析:1、收乾亥临官水,壬子帝旺水,上堂水 为辛戌官带水,杨公著述的《撼龙经》云:“生水朝堂,螽斯千古,官旺聚局,食禄万钟。”主应后人财禄丰盈,也主二房应福。现今后人发福的代表名人管飞,他把家具生意做到北京城,成为一方巨富。2、朝堂峰丙午胎峰,丁未养峰,坤申长生峰,主人丁兴旺,主出长寿之人,也主长房应福。 3、杨救贫用板凳选址堪舆的“管氏宗祠” 在这块阳宅宝地上,建成后, 管氏从此兴旺发达,人杰地灵。如今,古碑犹存,旧地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