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三僚网】中国专业的风水服务网
蒲松龄的倾慕对象竟是恩人之妾?
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蒲松龄十九岁考中秀才,但此后屡试不第,直到七十二岁高龄才人选岁贡生。蒲松龄一生贫苦,在其五十几年的苦读生涯中,妻子刘氏始终陪伴其左右,负责照顾他的饮食起居。虽然刘氏时时刻刻陪伴在蒲松龄的身侧,却走不进他的精神世界。蒲松龄心中另有倾慕之人,他还为这位女子写了一首悼诗:吟声仿佛耳中存,无复笙歌望墓门,燕子楼中遗剩粉,牡丹亭下吊香魂。
蒲松龄一生几乎没写过什么悼念诗,甚至都没有给好朋友孙蕙写过—孙蕙曾向考官推荐过蒲松龄,可谓是蒲松龄的恩人。然而,蒲松龄却略过了朋友,只给一个女子写下了如此深情的句子。那么,这位女子是谁呢?这位女子不是别人,正是蒲松龄的恩人孙葱的侍妾—顾青霞。
满心倾慕,见述于诗
孙葱和蒲松龄相交多年,两人关系亲密。蒲松龄也是因此而认识了顾青霞,但是蒲松龄对顾青霞并没有非分之想,更没有对其做过什么越轨之事,他对顾青霞的情感干净而纯粹。
蒲松龄认识顾青霞时,顾青霞正值豆落年华,而蒲松龄已经三十一了。当时,孙蕙在宝应县做知县,邀请蒲松龄担任自己的师爷,蒲松龄应邀前往,认识了在孙府做歌女的顾青霞。顾青妓青春貌美,而且聪明伶俐,喜欢诗歌。蒲松龄特意为她摘录、抄写了一百首唐诗绝句,以供她诵读。蒲松龄题为《为青霞选唐诗绝句百首》的诗写的就是这件事情,诗是这样写翎的:“为选香奋诗百首,篇篇音调赓兰馨。驾吭琳出真双绝,喜付可儿吟与听。”透过这首诗,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蒲松龄年轻了好几岁的心态,像是一个情窦初开的毛头小子,足见其对顾青霞的倾慕之情。
如果说一首诗不足以证明蒲松龄对顾青霞有所倾慕,那么只要仔细翻阅过蒲松龄生平所创作的诗歌作品后,就不难发现诸多作品中都有顾青霞的身影。
仅康熙十年,蒲松龄就写了三首关于顾青霞的诗。除了《为青霞选唐诗绝句百首》外,还有《听青霞吟诗》和《又长句》两首。《听青霞吟诗》这样写道:“曼声发娇吟,人耳沁心脾。如披三月柳,斗酒听黄鹅。”顾青霞的读诗声是否真的如同诗中所说的那样—同黄鹅的叫声一样婉转,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蒲松龄十分喜欢。至于《又长句》,诗文是这样的:“旗亭画壁较低昂,雅什犹沾粉黛香。宁料千秋有知己,爱歌树色隐昭阳。”这首诗仍与顾青霞吟诗有关,末尾句还明显提到顾青霞最喜欢的诗歌是王昌龄(西宫春怨》中的“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句,可见他经常听顾青霞吟诵唐诗,否则他不可能知道顾青霞最喜欢哪一句唐诗。
在短短一年内,蒲松龄连续为同一个女子写三首诗.还题其名,这在其一生中都是绝无仅有的。同年,他还写了一首《梦幻八十韵》,诗中写道:“帐悬双翡翠,枕贴两鸳鸯。刀尺温柔府,琴书翰墨场。”诗文讲的是蒲松龄在梦中与神女相识、相恋的故事。该诗虽然没有提到顾青霞的名字,但也不难看出诗文中的“神女”便是顾青霞。
清初著名诗人王士祯曾评价这首《梦幻八十韵》“缠绵艳丽”,那蒲松龄在诗中到底是如何描写这位神女,以至王士祯作出这样的评价?蒲松龄在诗文中如此写道:“倦后憨尤媚,酣来娇亦狂。眉山低曲秀,眼语送流光。弱态妒杨柳,墉畏睡海棠。”他在诗中深深刻画了神女的娇痴、妩媚,而神女就是顾青霞的化身。通过这些诗,足见蒲松龄对顾青霞的深情。
满心怜惜,写诗相助
就在蒲松龄任孙慈的幕府后不久,顾青霞就做了孙蕙的侍妾。可孙蕙生性风流,不但家中姬妾成群,还经常跑到外面寻花问柳。可以想见,做孙慈的侍妾实际上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就像蒲松龄在《戏酬孙树百》中所写:“狡握不解东风恨,笑折花枝戏玉郎。”孙蕙在外风流快活、广结情缘,顾青霞却只能老老实实地守在家中,等待孙蕙哪天想起自己来。孙蕙家中姬妾成群,争风吃醋之事时有发生,而顾青霞性情淡然,不屑与她们争宠,因此经常遭到其他侍妾的刁难。
看到自己深深倾慕的女子遭到这样的对待,蒲松龄不禁心疼不已。但“罗敷自有夫”,他对顾青霞再是满心怜惜,也不能做出违背道德之事。蒲松龄既不能对顾青霞一诉衷肠,又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她过着如此凄惶悲苦的日子,于是,他选择了离开。此后,他再没有和顾青霞见过面。文章来源【三僚网】中国专业的风水服务网
虽然不能相见,但蒲松龄还是时时留意打听顾青霞的生活状况。这从蒲松龄写给孙葱的诗作《闺情呈孙给谏》中就能得知。当时,孙慈赴京就任,没有带上顾青霞,而是将她留在了家乡。蒲松龄知道后,心中十分不忍,于是给孙蕙写了这首《闺情》,替顾青霞向孙蕙求情,向他倾诉她的思念之情,诗中的“千里萧郎去未旋”、“薄幸不来春又暮”、“泪中为写相思字”等句既是想唤起孙蕙对顾青霞的情谊,也表达了作者对顾青霞的深切同情。康熙二十一年(1682),蒲松龄又写了一组(共八首)题为《孙给谏顾姬工诗作此戏赠》的诗组,以此表达对顾青霞的思念和怜惜之情。如果说蒲松龄不爱她,那他又何苦时时念着她,想着她,希望她过得幸福快乐呢?
今生无缘,来世再见
康熙二十六年(1687),因婚姻生活不幸,顾青霞郁郁而终,年仅三十四岁。闻知佳人死讯,蒲松龄内心悲愤不已,不由写下了开篇提到的那首悼念诗《伤顾青霞》。这首诗深切地表达了蒲松龄的哀痛之情,顾青霞的死让他痛彻心扉,以至于他要“牡丹亭下吊香魂”。
诗句中的“牡丹亭”,指的是明朝汤显祖撰写的传奇杂剧《牡丹亭》。该剧讲述了杜丽娘和柳梦梅两人至死不渝的爱情,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歌颂了青年男女勇于追求爱情的精神。蒲松龄将顾青霞比做杜丽娘,又自比柳梦梅,表达了他对顾青霞的思念之情,也隐含了他寄希望于来世,希望来生能与顾青梅结成眷侣的心情。一首悼亡诗,将蒲松龄的真实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蒲松龄一生留下了数十首与顾青霞有关的诗句,诗文中无不透露出他对顾青霞的倾慕,感情强烈而真挚,纯粹而执著。但他将这份情感深深埋于心底,不要求回报,也不告知对方,只是守候着她.这称得上是真正的爱情。顾青霞的一生不见得有多绚丽.也十分短暂,然而她却对蒲松龄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是蒲松龄一生中最重要的精神良伴。
文章来源【三僚网】中国专业的风水服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