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三僚网】中国专业的风水服务网
为何子当太子母须死
喜爱看宫廷剧的朋友对宫斗的情节一定不陌生。这些后官里的女人为什么争斗不息?原因大抵有二:一是为了争宠,二是为了将自己的儿子扶上帝位。但说到底,那些争宠的女人也是为了多得皇帝临幸,能早日诞下皇子,再为儿子谋图太子之位以及未来的皇帝之位。总之,她们这样做,期待的就是自己有一天能母凭子贵,成为令人羡慕的皇后、皇太后,然后在这皇宫之中安安稳稳、长长久久地享受富贵。
在历史上,这样为子谋位的后宫争斗确实数不胜数,但也有例外。北魏时期,后宫的殡妃都不愿意生子,因为北魏朝有一个残忍的立太子制度—立子杀母。也就是说,如果哪个妃子的儿子被立为太子,她就会被赐死。所以,北魏后宫的女子都生怕怀孕生子,怕因此招来杀身之祸。那么,北魏的“立子杀母”制度是如何产生的呢?又是谁津守了这一残忍血腥的制度呢?
汉武帝开“立子杀母”之先河
历史上首开“立子杀母”做法的人是汉武帝。汉武帝晚年,欲立他与钩弋夫人所生的刘弗陵为太子。但古稀之年的汉武帝疑心颇重,他担心年幼的儿子即位后,正值盛年的钩弋夫人会做出吕后那样“女主专权”的事情,便在公元前88年给钩弋夫人安了个莫须有的罪名,下诏要将她处死。钩弋夫人摘下首饰以示谢罪,并且不断向汉武帝叩头,乞求汉武帝的饶恕。但是,汉武帝不为所动,令人将她拖下去,送人内宫监狱。钩弋夫人被拉走时,频频回头望着汉武帝,一心希冀汉武帝能够回心转意,汉武帝明白她的意思,竟残忍地告诉她:“赶快走吧,你活不了。” 文章来源【三僚网】中国专业的风水服务网
后来,汉武帝有一次与臣子聊起此事,他不但没有悔意,还正色道:“你们难道不知道吗,以前国家之所以发生祸乱大都是因为‘主少母壮’的缘故。女主过于骄纵放肆,擅权专政,没人能够禁止,你们没听说过吕后吗?”这就是汉武帝“立子杀母”的故事。
北魏“子贵母死”制度的成因
虽然汉武帝开启了“立子杀母”的规矩,但这种事情在整个汉朝仅发生了汉武帝一例,此后再没发生过。然而,这一规矩却在北魏沿袭成势,造成了北魏后宫的恐慌。
北魏“立子杀母”的规矩是北魏太祖道武皇帝拓跋硅立下的。拓跋硅,北魏开国皇帝,鲜卑族人。许多人认为,拓跋硅此举是向汉武帝学习的结果。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拓跋硅立下的这个规矩和汉武帝当时的做法是有很大不同的。汉武帝之所以“立子杀母”,是因为担心“主少母壮”,使得皇权落人太后手中,祸乱朝政。汉武帝要杀钩弋夫人,就是为了防止钩弋夫人成为第二个吕后。当时的实际情况是,钩弋夫人只有二十六岁,年纪轻轻,而且精力充沛,完全有时间、有精力参与朝政,而此时汉武帝六十九岁,已经风烛残年了。汉武帝自知时日不多,不得不为年仅七岁的儿子刘弗陵考虑,不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傀儡皇帝。
而与汉武帝时期情况不同.拓跋硅实行“立子杀母”这一做法的时候,拓跋硅本人才三十九岁,而被立为太子的拓跋嗣已十六岁了。在古代,十六岁的男子可以算是成年人了,甚至已经结婚生子,而拓跋硅在这个年纪更是已经建立了北魏。事实证明,他不可能是因为担心“主少母壮”而杀死拓跋嗣的母亲刘氏的。再者,拓跋硅立太子时,正值壮年,如果他不是意外被杀的话,他还能活得更久,拓跋嗣也能得到更多的锻炼,成长得更加成熟。所以,北魏朝的“立子杀母”制度,绝不是简单的模仿。
北魏“立子杀母”制度的产生,其实是有历史原因的。北魏建国前,鲜卑族还处在氏族公社解体时期。鲜卑族一直流传着一句谚语,即“洁汾皇帝无妇家,力微皇帝无舅家”,这里的“洁汾”、“力微”指的是拓跋硅的两位远祖,北魏建立后分别被追封为“献皇帝”和“神元皇帝”,据说力微是话汾与“天女”野合生的孩子,所以当地才会流传这样一句谚语。可见,当时鲜卑族虽然已经进人父系氏族社会时代,但是女子地位颇高,将女子比喻为“天女”。从《魏书》的许多篇章中都可以看出,当时鲜卑族妇女的地位确实是颇高的。《魏国·卷十三·列传第一》还记载了一段女子干政的历史,文中写道“平文崩,后摄国事,时人谓之女国。后性猛妒忌,平文之崩,后所为也”。这里的“平文”指的是平文帝拓跋郁律,“后”指的是平文皇后王氏,也就是拓跋硅的曾祖母。另外.鲜卑人属于东胡的一支,也沿袭了东湖人“先母而后父”的思想,往往比较尊重女性。
拓跋硅深知这种传统,对于建立与中原封建王朝一样的专制帝国极为不利,更不利于实现“父子家天下”,所以他才决定进行变革,彻底清除长期盘踞于鲜卑人思想中的“母权制”。所以,拓跋硅才在立太子的时候赐死刘氏,使得儿子摆脱母权干扰,成为实至名归的皇帝。这便是北魏’‘立子杀母”制度形成的根本原因。
除此之外,当时的北魏政治格局也迫使拓跋硅不得不立下这么一个残忍的规矩。拓跋硅之所以能复国成功,北魏之所以能由弱变强,有两个部族功不可没,一个是拓跋的母族贺兰部,一个是拓跋硅的妻族独孤部。然而,随着北魏的日益强盛,拓跋硅也开始意识到外戚势力的潜在威胁。作为一名出色的政治家,拓跋硅决定未雨绸缪,让外戚势力绝无伸人朝廷政权中心的可能。他想着如果拓跋嗣将来当了皇帝,那么来自独孤部的刘氏就成了皇太后,而独孤部的外戚极有可能借助刘氏的帮助染指北魏皇权。这样一来,北魏也极可能出现“王莽篡位”的一幕。所以,拓跋硅一定要赐死刘氏,以此断绝外戚沾染皇权的想法,这也是他“立子杀母”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拓跋硅开始,北魏“立子杀母”的制度共执行了七代,历一个世纪之久。这一残忍的制度,让多少无辜的北魏缤妃因此命丧黄泉,而且无处申诉,也让多少北魏太子早早失去了母亲。
由于这个制度非常血腥残忍,加之被害者又皆是太子的生母,故而后来也有皇帝想要废除先祖定下的这一规定。孝文帝就曾为皇统大计,欲废除此法,但因遭到当时当权的冯太后的严词拒绝最终未果。到北魏宜武帝时,宣武帝元格笃信佛教,不忍杀生,北魏“立子杀母”的历史终于终结。此后,北魏的后宫缤妃们才不再人人自危、不敢生子了。
文章来源【三僚网】中国专业的风水服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