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三僚网】中国专业的风水服务网
反贪力度最狠的明朝为何贪官层出不穷?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中,几乎每一个帝王都有一个终生的事业,那就是防治腐败。而在这些帝王中,明太祖朱元璋恐怕是防治腐败力度最大的一个人。朱元璋对腐败深恶痛绝,洪武二年(1369),他曾对身边的人聊起过自己对腐败的看法:“我当年生活贫苦,十分痛恨那些贪官污吏,他们不懂得体恤百姓,一味地贪赃枉法,十分可恶。当时我就想,有朝一日我大权在握,一定要狠狠整治这种官风,对待敢于危害百姓的贪官,严惩不贷,绝不手软。”
朱元璋之所以如此痛恨贪官污吏,原因有二:其一,朱元璋出身低微,在人伍前生活极度贫困,能深深体会百姓遭到盘剥的那种苦痛;其二,朱元璋是一个理性的政治家,他绝不容许自己辛辛苦苦创立下的基业,被贪腐蛀虫给毁坏殆尽。
基于骨子里对贪官污吏的痛恨,朱元璋在称帝后不久便颁布了一道肃贪法令:对于贪污案件要一查到底,直到查出源头,将所有的腐败分子一网打尽。与此同时,法令还规定了处罚标准,但凡贪污银两达60两的,便处于“剥皮植草”的极刑,当街示众!如此严厉的治贪措施,在历史上也是独此一例了。
对于防腐治贪,朱元璋也不只是说说而已。从洪武四年(1371至洪武十八年(1385),明朝展开了好几次的反腐败运动,几乎每一次都十分轰动。对于贪污腐败分子,朱元璋从不手软,不管其是开国元勋、朝廷重臣,还是皇亲国戚,只要贪污受贿,朱元璋必定严惩严办。据统计,在这十几年里,朱元璋共杀了几万名贪官,其中包括开国大将朱亮祖、户部侍郎郭桓、附马欧阳伦(其妻为朱元璋爱女安庆公主)。在此期间,从中央到地方,能做到任职期满的官员寥寥无几。 文章来源【三僚网】中国专业的风水服务网
、
按理来说,朱元璋反腐力度如此之大,又有大批重臣和皇亲纷纷落马,各地的贪官也应有所收敛,以此为戒,不敢轻易以身试法了。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贪污事件仍层出不穷,贪官污吏杀完一批,又生一批,往往呈现出一种“前仆后继”的势态。这又是因为什么呢?
究其原因,不是朱元璋的惩贪措施不够严厉,而是根植于官员心中的贪读文化太过深人。在中国的封建时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政治权力的控制之下,然而朝廷对于这些权力的约束却十分乏力,从而为官员制造了大量的腐败机会。所以,想让官员不贪,简直就是让“渴马守水”,难!
在人们讨论廉政措施的时候,往往会提及“以薪养廉”,然而朱元璋当政时,官员几乎连“以薪养家”都做不到,更谈不上“养廉”了。多少人寒窗苦读十余载后才考取了功名,但是他们当了官以后,朝廷给他们发的薪棒不够他们养家糊口。当时,一个正一品官员月棒是八十七石米,一个正四品官员月棒是二十四石米,而一个正七品官员月棒仅仅只有七石五斗米。如果将这些月傣折合成银子来算的话,一个县令一个月只能领薪五两银子,而县令只能靠这五两银子养家糊口,以及支付师爷们的工资,往往人不敷出。从这一点上来说,朱元璋一方面要求官员不贪,一方面又不肯高薪养廉,最终“逼”得一些人不得不贪。
当然,因为朱元璋对贪官的惩治一直十分严厉,所以明朝的大贪官往往被消灭了,但小贪官仍是频频冒出。这些贪官为了一己贪念,想方设法地在能捞钱的地方拼命捞钱,使得当地百姓深受其害。朱元璋又号召百姓与朝廷共同反腐,让百姓享有监督检举官员的权力,鼓励百姓直接向皇帝举报贪官。朱元璋甚至宣称,如果大明的百姓胆敢阻挠朝廷惩治贪官,他就灭其九族。于是,又一大批隐藏于低层的贪官纷纷落马。
然而,朱元璋所期望的清廉政治却始终无法实现,因为许多官员认为反正迟早会遭到处理,还不如早点捞一笔,好好享受一番再说。后来,就连朱元璋报以最大希望的“村民自治”也卷人了腐败旋涡,村老们因为拥有可以处理一般案件的权力,很快也腐败了。
朱元璋倾尽一生智慧,就想肃清贪腐之风,建立一个政治清廉的大明天下。然而,不管他如何努力,效果始终不理想。而且,他没有想到的是,在他统治期间贪官的确少了,却也因此而积蓄了一股巨大的反弹力量。在朱元璋过世之后,朱元璋的廉吏措施没有被其他皇帝很好地执行下去,明朝官员的腐败之风日益滋生,且情况越来越严重。到了明朝中后期,几乎全国上下的官员都在不顾一切地敛财,其疯狂程度历史上也闻所未闻。就这样,整个大明王朝被汹涌的贪腐风暴吞噬,最终大明朝以“中国历史上最腐败的王朝”之名载人史册。
文章来源【三僚网】中国专业的风水服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