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僚风水网
宋濂与星命学
明代士大夫与星命学亦有牵连,以宋镰为例,可见一斑。其文集《宋文宪公全集》卷八中有一篇文章叫《禄命辨》,其中表达了宋镰对星命学的看法,值得介绍。宋镰对星命学及其历史都有相当了解,有些看法还有其独到之处。他对星命学的看法是既不全信也不一概否定,而是在经过深人了解之后,给予比较客观的评价。以下略加介绍。
十一耀之说,是星命学的独特的主要内容之一。十一耀,即日月五星七政加上李气罗计四徐。宋氏该文采用问答式,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十一耀之说是否古已有之。宋氏以为,《尚书》只提到“以齐七政”,未言四徐。李,即彗星,最早见载于《春秋》。气,即紫气,正史都有记载,与氛侵属于同类。罗、计,是蚀想的首尾,或以为是日月交初交中之神,是借以测日月食的假想之星。这四余,原先并未用于推命,到唐德宗贞元初年才由李弼乾用来与七政一起推算历法,其后有鲍该、曹士芳等人学用此术。士芳又作罗计二隐暇立成历。到五代时,王朴著钦天历,且谓之为蚀神首尾,其术颇行于民间的小历。但仍未用于推命。
又问:借星占命起于何时?宋氏以为,古人仅用星占测国家之事,如伶州鸿谈武王伐封之星象,而并未用来推命。借星占命之术,据吾师言,本自都利幸斯经。都利,就是都赖,即西域都赖河,康居国筑城其旁。由此可知,今(指明代)所传《幸斯经》,其实是婆罗门之术。而李弼乾实为婆罗「1方伎之士,罗喉计都,也是胡梵之语。可知以星推命之术来自西域无疑。宋代的晃公武称星命学是天竺梵学,由上述事实看,充分可信。
宋镰对星命学的来源所作的推测,是他的独到之见。关于这个问题,现在也无人可以断定其是非,姑存宋氏之说,以备专家考证。宋氏关于十一耀的说法,似乎与史实不大符合,据以前所述,在李弼乾之前,已有人用四余及七政推命了。人又问:为什么星命之学是那样巧发而奇中呢?这个问题就牵涉到对星命学的理解和评价了,宋氏是如何回答的呢?他说:“星命之学预占事情准确,有固然是有的,但不可过分拘泥,以为必定准确。其术以二十八宿为体,为经,而不可变动。又以五星为用,为纬,其变化总是交错穿插于经星之间,其行有迟留伏逆的变化,但也有一定的规律,可据一定的道理加以说明或预测。如果说星踱某宿则吉,经过某星则凶,或许还可以这样说。假设其星的运行有了变化,不按照通常的路线运行,而凌犯了天河内外的星官,那又将根据什么来预占呢?或如前所谓两人出生为同一时刻,则其星象踱次不会有什么不同,但二人的命运吉凶又为何差别很大呢?万物都是出自五行,哪里在五行之外又有四徐呢?土星木星的行度最迟缓而为吉凶者最长久,故有余气,因此紫气为木星之余,计都为土星之余,犹或可言也。但说水星的余气为月李,火星的余气为罗喉,那这种说法又是根据什么呢?水、火、土、木都有余气,为什么金星偏偏没有余气呢?或许有人说五行相生故有余气,相克故无余气。但这也不是通达之论。何况李星本是妖星,有时出现,有时又没有,而紫气、罗喉、计都三者,本来不是星,那又怎么知道它们有运行踱度的具体情况呢?所以,对十一耀的说法,我是不能完全相信的。
宋氏终不肯信十一耀之说,所以纵使他也承认星命之术有时预言可准,但终究不是必定无疑的。没有对星命学的相当了解,是无法说出这番见解的。此外他还回答了分野说既可占国而为何不可占人之命,五行之气与五星、与人之察赋命运的差异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因篇幅关系,此略。
文章来源【三僚网】中国专业的风水服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