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三僚网】中国专业的风水服务网
婺源县黄村经义堂
婺源县黄村的祠堂经义堂,占地面积一千二百平方米,呈长方形,平面布局依次由庭院、门楼、正堂、享堂、寝室五进四间构成,全堂一百根杉木圆柱,另有四根石方柱。正堂中央与寝室中央及两廊均属“金砖”铺地,余皆大块青石板。
庭院两侧耳门相通,横列着乾隆年间的四对八棱旗杆夏;前进为九脊顶的五凤楼,门楼横梁深雕“双龙戏珠”、“鳌鱼吐云”等图案,栅门外,水磨青砖八字门墙,墙上嵌“万字钩锁”图案,上部砖雕戏剧、鸟兽、花草等纹饰;正堂五间通过两廊与享堂沟通,石阶三级,登上月台。享堂横梁问,悬挂蓝底金字“经义堂”匾额,每字一米见方;后寝拱门前有七步石阶,直通寝室门楼。寝室门楼建筑别致,青石墙基,粉墙,重门。前门石柱,青砖卷圆顶。砖仿饰有“富贵万字”图案,中嵌青石浅刻“寝室”二字。寝室靠后楼处,横处三个神龛。
相传,清初黄村人集资建造祠堂,好不容易造到封顶,却没有钱了,于是,工匠们纷纷散伙回家。爬过一道岭,在路亭歇脚时,大家遇见回村过年的翰公老。他是专门做木材生意的,赚了不少钱。他把工匠们劝了回来,耗尽资财终于建成祠堂。起初,后寝拱门前的台阶为九级,叫“九级金阶”。邻村一个财主可能妒火中烧吧,告密称黄村“私造金蛮殿”,有谋反的意图。翰公老这时已经没有钱打官司,只好将台阶改为七级,并请康熙朝文华殿大学士题了“经义堂”字匾,悬挂于享堂正中,这才避免了一场大祸。
差点惹祸的黄村经义堂,之所以被人疑有“私造金变殿”之嫌,除了它的九级金阶外,那五凤楼横梁上深雕的“双龙戏珠”图案,也是叫人耿耿于怀的所在。经义堂正大门之上的图案好像也有龙的形象,但处理得在似与非似之间,那是无可指责的。但侧门之上就叫人震惊了,两对戏珠的金龙虫曲翻腾,煞是生动,它们不仅造型完整,鳞爪毕现,而且,看上去色泽如金属一般,雍容华贵而沉着大气,不知是否因馏金所致。这该是古村落中少有的最是胆大妄为的“龙”了。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如此大胆,它也有所顾忌,否则何不在正大门之上作一番金龙狂舞呢?因为侧门上方有飞檐阴影的遮挡和斜撑等木构件挤占空间,应该说,它还是比较隐蔽的,并不敢张牙舞爪于众目睽睽之下。全堂拥有百根杉木圆柱,另有四根石方柱的黄村经义堂,干脆就在婺源旅游地图上以“百柱宗祠”诱人眼球。导游称,以插香的方式计算,是怎么也找不到那第一百根立柱的,他曾唤来百人,每人站在一根立柱边,这才算出此处立柱恰好为百根。想来,这不过是导游胡编的笑谈而已。所谓“百柱宗祠”,确切的数量往往并非是一个整数,人们更喜欢九十九、一百单八这样的吉祥数目。
经义堂前临小桥流水,后贴青山绿树,逐进升高,雄伟壮观。由于该祠建于清代早期,故多处保留了明代建筑的风格特点,如覆盆柱础、福扇门窗、金砖铺地等,是婺源县明、清建筑的衔接点型制;其建筑结构还有别于其他同类建筑,如建有月台、寝室重门等。几百年来,堂内水墨青砖卷棚、梁妨,无须清扫而一尘不染,既无蜘蛛结网,又无燕雀筑巢,干净而清爽,令人赏心悦目,是婺源县保存完整且具独特风格的古建筑之一。
文章来源【三僚网】中国专业的风水服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