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三僚网】中国专业的风水服务网
瑞昌县南阳元公祠
赣北长江边的瑞昌县是江西有名的剪纸之乡,在漫长的岁月中,南北文化的相互浸润与渗透,使得瑞昌剪纸融进了南方的花巧和北方的粗犷,渐渐形成一种粗细有致、刚柔并济的独特艺术风格。瑞昌剪纸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千年以前。据说,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在瑞昌发掘了西晋古墓,其墓砖纹饰及陪葬陶器上的许多饰纹图案,与民间剪纸的常用花纹十分相似,其手法和风格也如出一辙。人们视之为瑞昌剪纸的历史雏形,并由此推测,瑞昌剪纸至少起源于汉、晋之间。
瑞昌峨嵋一带有民谣唱道:“好曲烧好酒,好米锻好把;讨亲要巧姐,玲珑会剪花。”南阳一带则和道:“走路要望水竹枪,敬神就要烧好香;求人只求英雄汉,讨亲要能剪鸳鸯。”民谣生动地反映了瑞昌民间普遍重视剪纸的传统,而剪纸正是衡量妇女是否手巧、能否持家的重要标准。所以,“男人学犁耙,女人学剪花”,成为瑞昌农村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剪纸来源于帽花、枕头花、鞋花、围兜花、背搭花、儿童涎兜花、被面花、帐帘花等女红,那些剪花是刺绣必备的纸样,后来,逐渐发展为脱离刺绣而能够独立欣赏的剪纸艺术品,它不仅成了人们迎年庆节、贺喜拜寿的礼物,交朋结友、谈婚论嫁的信物、丧葬与祭祀活动中的用品,并且每逢过年过节、喜庆之日,心灵手巧的艺人们喜用精巧的剪纸装点现场、营造氛围,以此表达自己祈福避祸、追求平安祥和的美好心理和愿望。剪纸成了老百姓的生活艺术。
在瑞昌,小姑娘三四岁时,便要学唱一些古老的童谣——
张打铁、李打铁,
打把剪刀送姐姐;
姐儿乖、姐儿能,
剪个刘海戏金蟾;
蜂采菊,人采花,
剪个蝴蝶戏金瓜……
蛤蟆跳缺,剪个蝴蝶;
蝴蝶飞飞,剪个乌龟;
鸟龟脱壳,剪个麻雀……
童谣中的这些祥瑞形象,常见于瑞昌剪纸的图案中。此外,还有龙、凤、麒麟等传统图腾,狮、虎、猴、兔等吉祥动物,以及花鸟虫鱼和神话、戏剧人物等,而且都有美好的寓意。瑞昌剪纸常见的品种则有窗花、团花、喜字花饰、灯彩花饰、花边、戏剧道具、灵屋花圈等等。剪纸能手绝大部分是女性,其中的高手往往可以闻名几十里甚至几百里,受到四乡八邻的赞誉。
在这样的生活氛围中,剪纸之神应运而生也就不奇怪了。瑞昌剪纸发展到宋代,产生了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南阳乡有一位剪纸、刺绣技艺高超,聪明美丽的邹姓姑娘。一天,她正在窗下剪花,忽闻村中锣鼓喧天,便探头张望,原来是乡人抬着俗神元福主游春。岂料,那菩萨也是多情种,就在她探看的那一瞬间,元福主竟然对她一见钟情,当即变化成一只蜜蜂飞到姑娘身旁,向她求婚。姑娘又惊又喜,把此事告诉了母亲。女)L能被元福主看中就是仙缘,母亲自是欣然。次日,蜜蜂再来,得到姑娘的应允,便鳌其一下,那是叫人灵魂出窍的深情一吻。姑娘当即仙逝,随元福主升天而去。乡人十分怀念邹姑娘,就为这位女菩萨塑了金身,与元福主菩萨供在一起。邹姑娘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剪纸女神。这大概是世上唯一的剪纸女神了。
据说,南阳乡曾有供奉剪纸之神“邹氏太婆”的千年古寺,寺中有僧人主持,常年香烟缭绕。排砂村“元公祠”,其实也是人们祀奉元福主及邹氏太婆的所在。元公祠分为前后两部分,前栋是佛寺,供奉佛教列位菩萨;后栋则是福主殿,神完镶有玻璃而玻璃积尘太厚,看不清内中的神像。听说里面有两组元福主和邹氏太婆神像,一组常驻殿内,一组专供游神。
因为邹氏喜爱剪纸和刺绣,当地百姓就用“百花帐”做神完前的帐帘。所谓百花帐,是由许多许愿求神者先剪一百张菱形纸样(又称方胜),再挑选一百名能剪会绣的未婚姑娘,由她们按纸样贴料,各自剪出自己最拿手的花样而后进行刺绣,再把每块刺绣连缀起来,便成了献给元福主和邹氏太婆的百花帐。每块刺绣上都留有绣者的名字。这是为了告知神明,也是为了在百花丛中竞芳斗艳。所以,参与者皆为高手,用料也颇为讲究,刺绣色彩鲜艳,花样题材尽取寓意吉祥的花卉、动物纹样和神话故事图案。
每隔几年,南阳乡一带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届时,要把众手制作的百花帐隆重地挂在元福主和邹氏太婆的塑像面前。这样,两位神主面前的帐帘常挂常新。当地百姓认为,有姑娘被挑选出来参与这项活动便是家庭的荣耀。听说,做百花帐的习俗已绵延近千年,至今仍在继续。这一独特的传统民俗活动,实际上也成了当地剪纸、刺绣技艺交流和传承的重要载体。在瑞昌,诸路神灵仿佛都艳羡元福主,什么灶神、门神、天花姑娘、令公娘娘、土地公、土地婆,它们一个个也都成了剪纸、刺绣的爱好者,各种祭祀活动无不荟萃了精美的女红作品,从活动场地的布置,到祭祀用具的制作和美化,从主持人的道具,到男女老幼的穿戴。
而那位能让邹姑娘得道成仙的元福主又是何方神圣呢?元公祠其实已经提供了明确的答案。原来,安史之乱时,唐代诗人、散文家元结举族南奔,先后避居于湖北大冶与江西瑞昌,以耕钓自全。在瑞昌隐居期间,他因兴办学堂、免费行医,深受村人敬仰。那座祠堂始建于公元760年,原为“次山书院”,是元结教书之所。元结死后,当地百姓感念他的恩德,遂将书院立为元公祠,并尊元结为福主。历史上,该祠香火旺盛,当地百姓每逢初一、十五都会前去敬香。村外的小树林里还有“元福主”衣冠墓,墓旁也设有小祠堂。现在的元公祠系“文革”中被毁后于1987年重建。
诗人竟成了老百姓世代膜拜的神明,这真是一个意外。元结继承《诗经》、乐府传统,主张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要“极帝王理乱之道,系古人规讽之流”,认为文学应当“道达情性”,起“救时劝俗”的作用。他以诗歌内容富有一现实性,风格质朴淳厚,成为新乐府运动的先行者。他的散文,刻意求古,意气超拔,故后人又把他看作是古文运动的先驱。不过,元结的文学成就是绝不可能转化为能让老百姓虔诚信奉的神能的。瑞昌民间之所以把元结奉为自己福主的根本的理由在于,他是一位富于正义感、关心国家安危与人民疾苦的政治家。比如,元结在道州刺史任上,实行惠及百姓的救困苏民之政,甚至甘冒抗命之罪,镯免百姓的赋税,因此赢得民心,为百姓所爱戴,道州人就曾为其立石颂德;而在瑞昌南阳乡一带,他的事迹通过民谣世代相传,直至如今。人们这样唱道:“元结夫子,治病神仙,济世救贫,誓志终生,任何难症,药到除根,华佗扁鹊,难及先生。劳苦百姓,其视苍天,佑我夫子,福寿万年。”
因为是个好官,这位杰出的诗人得以与美丽的剪纸姑娘一道,在五彩缤纷、常常更新的百花帐中居住了千百年。千百年来,多少批妙龄女子纷纷变成了太婆,而元福主和邹姑娘的蜜月仍未有尽期……
文章来源【三僚网】中国专业的风水服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