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三僚风水网,中国专业的风水服务网
历代陵墓的修缮与保护
盗墓活动不仅扰乱了社会秩序,而且与中国社会传统的道德观念、风俗习惯格格不入,即便说对帝王陵墓的侵犯,本身也是对封建皇权的藐视。为此,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一方面采取各种积极手段,对历代帝王陵寝与士大夫家墓进行修结和保护,另一方面通过法律手段,严厉打击、制裁各种盗墓活动。
陵基的修结
与战乱时期大肆破坏、盗掘古墓的情形相反,在承平时期,封建王朝统治者也大都将对古代陵墓尤其是对帝王陵寝的修结作为一项重要举措。因为他们无不把自己视为是对前朝的“正统”的、“合法”的继承者,修结前朝陵墓,不仅仅是保护前期的古迹,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本朝的合法地位。因此,修结陵墓这一举措的本身,包含着特定的政治意义。
中国古代第一篇有名的修墓令,大概要算是魏武帝曹操的«修卢植城墓令»,令中说:“故北中郎将卢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乃国之桢干也。昔武王入殷,封商容之间;郑丧子产,而仲尼限涕。孤到此州,嘉其余风。春秋之义,贤者之后,有异于人。敬遣丞椽修坟墓,并致薄酸,以彰厥徳。”①卢植是东汉末年的名臣与大儒,对他的坟墓进行修结保护也自在情理之中。但曹操以一个大臣的身份下令修结卢植墓,此举本身就已超越了大臣的职权范围,正如曹操在令文中所说:“昔武王入殷,封商容之间”,当然以帝王自居了。
南北朝时,相继对前朝的一些陵墓进行修结。南宋时,下令对汉代诸陵进行修复。南齐时下令对东晋的皇陵“悉加修理”②南陈文帝天嘉六年(565)又下令对前代的陵墓进行修缮。诏令说:“梁室多故,祸乱相寻,兵甲纷纭,十年不解。不逞之従,虐流生气;无赖之属,暴及組魂。-一而零落山丘,变移陵谷,咸皆剪伐,莫不侵残。玉杯得于民间,漆简传于世载,无复五株之树,罕见千年之表一一丘墓生哀,性灵共测者也。朕所以兴言永日,思慰幽泉,唯前代候王,自古忠烈,坟冢被发绝无后者,可简行修治,墓中树木勿得樵采。”③
这一时期,不仅对遭到盗掘、毁坏的帝王陵墓进行修缮和保护,而且一些地方官对于一些被盗发的普通冢墓,也采取了修复措施。南齐宜都王萧铿为南豫州刺史,境内的东晋大将桓温女儿的墓被人盗发,所得珍宝甚多。萧铿将这一情况向朝廷作了汇报,而朝廷却下令将这些珍宝都赐给他。但萧铿拒绝接受,他说:“今取往物,后取今物,如此循环,岂可熟念。”并派当地的地方官亲自前往修复此墓,纤毫不犯。④南齐始兴简王蕭鉴为益州刺史,于州园地得古冢,发现大量珍宝,他的部下都劝他取走,但他却下令将这些珍宝收集起来,放回墓中将坟修好。①北周的贺兰祥为荆州刺史时,巡视境内,见许多被盗掘的家墓骸営暴露,便命有关的地方官悉加收葬。境内盗攝古墓的风气也因此而得到收敛。②
隋唐时期对历代陵墓的修錯与保护也很重视,多次对古代陵基进行修结。五代的后唐为了表示自己是唐王朝的合法继承者,于同光三年(925)下令对关中的唐朝诸陵进行修理,“其下宫殿字法物等各令奉陵州府据所管陵园修制,仍四时各依例荐线,逐陵各差近陵百姓二十户放杂差役,以备洒扫。其寿陵等十一陵亦一例修掩,量差陵户。”③
宋朝建立后,对历代帝王陵墓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结。宋开宝三年(970)下i召:“西京、凤翔、雄、耀等州周文、成、康三王,秦始皇,汉高、文、景、武、元、成、哀七帝,后魏孝文,西魏文帝,后周太担,唐高祖、太宗、中宗、粛宗、代、德、顺、文、武、宣、鋒、信、昭诸帝凡二十七陵,尝被盗发者,有司备法服、常服各一袭,具棺淳重葬,所在长吏致祭。”④
陵基的守护
在对前代陵墓进行修结的同时,各封建王朝也很重视对前代陵墓的守护与保护。应该说,对前代陵墓的守护,尤其是对一些历史名陵、名基特别是历代封建帝王陵基的守护与保护,不仅仅只是对于历史文物与古迹的保护,它还体现了历代封建王朝统治者对历史的态度。因此,中国历史上不少封建王朝都将对前朝陵墓的守护与保护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措施。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对前朝历史名墓的系统保护是从汉朝开始的。西汉王朝建立后,刘邦下令为秦始皇、楚陰王、魏安釐王、齐1層王、赵悼裏王以及陈胜置守家户,秦始皇二十户,余各十户,另为魏公子无忌置五户。①
曹魏王朝建立后,鉴于“丧乱以来,汉代诸陵无不发掘,至乃烧取玉區金缕,,骸骨并尽”②的事实,对前代陵墓的修复与保护采取了一些措施。魏文帝曹丕在«为汉帝置守家i召»中说:“朕承符运,受终革命,其敬事山阳公(汉献帝)如舜之宗尧,有始有卒,传之无穷。-一其令山阳公于其国中正朔服色祭祀礼乐自如汉典。又为武、昭、宣、明帝置守家各三百家。”③同时,还下令修复孔庙,为孔基置百户更卒以守卫之。④
魏明帝景初二年(238),下诏维护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的陵墓。诏书说:“音高祖创业,光武中兴,谋除残暴,功昭四海。而坟陵崩颓,儿童牧竖践踏其上,非大魏尊崇所承代之意也。其表高祖、光武陵四面备百步不得使民耕牧樵采。”曹魏末年,在征服西蜀与东吴的过程中,对于敌国的一些名墓,也很注意保护。曹魏大将钟会领兵征蜀,到汉川时就曾专门下令保护诸葛亮的冢墓,令军士不得于墓刍牧樵采。①
南北朝时,虽然战乱不断,盗发陵墓的事层出不穷,但各封建王朝在政局比较稳定的时期,仍将对古代冢墓尤其是前朝帝王陵墓的保护作为施政的一项重要内容。
南朝宋武帝刘裕即位后不久,即发布诏令,“晋世帝后及藩王诸陵守卫,宜便置格。其名贤先哲见优前代,或立德著节,或宁乱庇民,坟茔未远,并宜酒扫。主者具条以闻。”②
南齐高帝蕭道成即位后,也立即发布i程令,“宋后藩王诸陵,宜有守卫。-一帝陵各置长一人,兵有差;王陵五人,嫔妃三人。”③齐明帝萧鸾即位后第二年,又下诏对东晋诸陵进行修缮,并增加守卫守护诸陵。④ 文章来源三僚风水网,中国专业的风水服务网
南梁武帝萧衍天监六年(507),下诏对晋、宋、齐三代的皇陵動加守护。诏书中说:“晋、宋、齐三代诸陵,有司動加守护,勿令细民侵毁。作兵有少补使充足。前无守视,并可量给。”⑤
北朝的北魏也多次下诏,保护前朝陵墓。孝文帝太和二十年(496)的诏书中说:“汉、魏、晋诸帝陵各禁方百步不得樵苏践藉”。孝明帝熙平元年(516)的诏书中也说:“先贤列圣,道冠生民,仁风盛德,焕乎图史。暨历数永终,迹随物变,陵隧查辑,鞠为茂草。古帝诸陵,多见践藉。可明救所在,诸有帝王坟陵,四面各五十步勿听樵牧。”①
隋朝统一后,对历代帝王陵墓的守护也作了明确規定。隋扬帝在«为前代帝王守陵墓诏»中•说:“前代帝王因时创业,君民建国,礼尊南面,而历运推移,年事永久,丘空残毁,樵牧相趋,茔兆理芜,封树莫辨,兴言沦灭,有怆于怀。自古以来,帝王陵墓可给随近十户竭其杂役,以供守视。”②
唐贞观年间,下诏对上古至隋朝的帝王陵墓及名人丘墓进行守护。诏书说:“自上古泊于隋室,诸有明王圣帝,盛德宠功,定乱弥灾,安民济物;及贤臣烈士,立言显行,纬文经武,致君利俗。丘垄可识,茔兆见在者,各随所在,条录申奏,每加巡检,禁绝刍牧,春秋二时为之致祭。若有毁坏,即宜修补,务令周尽,以称朕意。是则不独前代山陵,即士大夫之丘墓,并为封禁。亦兴王之一事,可为后法者矣。”③
宋朝对历代陵墓的保护也可谓是尽心尽责。宋太祖赵匡胤乾德四年(966)下诏:“历代帝王陵寝,太昊以下十六帝,各给守陵五户,i場其他役,长吏春秋奉祀;商中宗以下十帝,各给三户,三岁一祭;周恒王以下三十八帝,州县常禁樵采。”④宋神宗熙宁年间又著令:历代帝王陵禁民樵采。但其后司农寺为敛财牟利,下令允许百姓于前代帝王陵寝耕地种植,结果中关唐代诸陵附近的土地首先被开垦,唐太宗昭陵的乔木被砍伐一空。为此,御史中丞邓润南上言,请求禁止在前代皇陵开垦土地,他说:“展宁著令,本禁樵采,遇郊祀则救更致祭,德意可谓远矣。小人結克,不顾大体,使其所得不费,犹为不可,况至为浅鲜識?愿组创议之人,而一切如故。”邓润甫这一建议被采纳,“于是未排之地反得兔。”①应该说,邓润甫的这一建议是正确的,因为开星前代皇陵,虽可得一时之利,但其对历代文物古迹破坏的严重后果,却是难以估量的。邓润甫的这一建议,及时制止了这种破坏古迹的做法。
明太組朱元章对宋太組赵匡用保护历代帝王陵寝的做法十分費赏。他于洪武九年(1376)派遣国子生周谓等三十一人分视全国各地的帝王陵寝,命百步之内禁人株牧,并设陵户二人守护。②此后直至清代,将对古代帝王陵基及名人家墓的守护作为定制而确立下来。«大清律例-礼律»中明文规定:“凡历代帝王陵寝,及先圣先贤忠臣烈士坟基,所在有司,当加护守。不许于上樵采耕种,及牧放牛羊等書。违者,杖八十。”
文章来源三僚风水网,中国专业的风水服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