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三僚风水网,中国专业的风水服务网
盗墓传说与历史研究
古代的盗墓传说虽然是形形色色、千奇百怪,有的甚至荒注不構。但不少传说却从一个例面反映了盗墓的某些情形,掲露了盗墓者的凶狠残暴;而另一方面,,一些盗墓传说,又为后人研究历史文化,尤其是古代的墓葬制度以及其他相关问题提供了某些便利。
l反映古代墓葬及尸体保护技术
在许多盗墓发家的传说中,都有死者面目如生的记载。西汉广川王刘去疾盗发音灵公墓时,墓中棺木器物都已朽烂,但“尸犹不坏”。①晋建兴年间,“盜发汉霸、杜二陵及薄太后陵,太后面如生。”②刘表墓于晋太康年间被人盗发时,“见表夫妇其尸俨然,颜色不异,犹如平生。”③清康熙年间,“嘉兴东门外十里乡人治地,掘得古墓,启棺,一女面貌如生,家中殉葬物甚多,有志铭,乃刘智远公主墓也。重掩之。”④另«子不语»中也记载:“平湖南门外某乡掘出三穴,二穴已空,中一穴棺木依然,砖书赵处士之墓。尸年四十许,貌如生,穿云履,蟹青纳袍,1l由如一钱厚,不坏。”种种诸如此类的记载,从一个例面反映了古代的尸体保护技术。如«搜神记»记载吴孙休时成将于广陵掘墓,“棺中有人,发已斑白,衣冠鲜明,面体如生人。棺中云母厚尺许,以白玉璧三十枚藉尸。”北齐时,種州发楚夷王女家,尸如生,得珠橋玉匣。⑤说明古人用玉及云母来保持尸体不朽,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古人家墓被盗时发现其中总有大量金玉的原因了。少盗墓传说中对被盗家墓内的情形作了详细的描述,虽然有些描述荒诞不精,但也有一些则比较具体地反映了古代的墓葬情形。例如,许多盗墓传说中都记述了墓中发现的珍宝文物。«晋书•吕基载记»中记载:“胡安据盗发张骏基,见強貌如生,得真珠j電、琉璃結、白玉博、赤玉簫、紫玉笛、珊瑚操、玛1質钟,水陆奇珍,不可胜记。”从这些盗掘古基获取大量珍宝的传说和记载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实行厚葬的情形,同样,自然也就能明自为什么虽经法律严厉禁止而盗墓不止的主要原因了。
此外,古代盗墓传说中关于发现人殉的记述,对我们了解古代的人殉制度也有一定的帮助。古代的人殉制度见于古代文献记载,地下墓葬发掘也证实我国古代特别是先秦时期曽实行过人殉。而古代盗墓传说中有关人殉的记述,也多见于先秦古墓。«西京杂记»记周幽王墓中“见百余尸,纵横相枕藉,皆不朽,唯一男子,余皆女子,或坐或卧,亦犹有立者,衣服形色,不异生人。”«万历野获编»记载明嘉靖年间山东发掘出古代齐国无盐后的陵寝,“其中珍异最多,生缚女子四.人列左右为殉,其尸得宝玉之气尚未消。”«子不语»一书中的«秦中墓道»一篇中也记载:“刘刺史之邻孙姓者,掘沟得一石门,开之,隧道宛然,陈设鸡犬,,曇尊皆瓦为之。中悬二棺,旁列男女数人,钉身于墙,盖古之为殉者,惧其仆,故钉之也。衣冠状貌,约略可睹。稍逼视之,风起于穴,悉化为灰,并骨如白尘矣,其钉犹在左右墙上。”这些传说,非常形象具体地描述了墓中人殉的情形。
3揭露盗墓者的恶行
在盗墓传说中,大量揭露了盗墓者的种种恶行,关于这一反映古代基葬情形点,我们在前面已经作了大量的介绍。在所有种种盗基恶行中,最令人发指的,莫过于淫尸了。由于基葬的地理环境及尸体保护等种种方面的原因,有些尸体保存得相当完好,这些保存完好的女尸,竟然也成了盗墓城们发泄淫欲的对象。据«搜神记»记载:“汉恒帝冯贵人病亡。灵帝时,有成盗发家,七十余年(一作三十余年)颜色如故,但肉小冷。群酸共好通之,至斗争相杀,然后事觉。后窦太后家被诛,欲以冯贵人配食,下那陈公达议,以贵人虽是先帝所幸,尸体移污,不宜配至尊。乃以窦太后配食。”①唐玄宗华妃墓被盗时,妃面目如生,四肢关节皆可屈伸,结果盗墓贼对地的尸体恣行凌辱。②南宋理宗慈献夫人等尸体皆用水银保存,面目如生,结果也遭到盗墓者的斩裁汚辱。③
更有甚者,还有专门为好尸而盗墓的。在«子不语»的«雷诛王三»一篇中,就记载了这样一则传说:常州有个名叫王三的讼棍,新太守董怡上任,头一个点名提拿的就是他,王三闻讯躲避起来。他的弟弟王仔是武进秀才,差役来提拿王三那天,王仔正好在娶亲。新人入门时,差役提不到王三,便将王仔提去,押在班房中。王三得知弟弟被提走,便于夜间潜回家中,跑进弟弟新房中,冒充新郎,与弟妇成亲了。第二天,王仔被官府放回,赶紧回房去安慰新娘,新娘方知昨夜被人骗好,羞忿之下,悬梁自尽了。岳家哀痛之下,要求将女儿的陪嫁全部入棺作为陪葬,王仔的父母也全部答应。王三听说后,又动了邪念。他待新娘入葬后,又悄悄跑到墓地,将棺木掘出,打开棺木,见新娘面色如生,便剥下她的衣服,将地尸身奸污。事毕之后,又将棺中的珠宝全部盗走。正在此时,忽然空中露舞一声,王三被震死,新娘活转了过来。王仔得信后,将她迎归完要。太守董怡听说此事后,下令将王三的尸身挫骨场灰。
在«右台仙馆笔记»中,也记载了这样一个传说:某县有个樵夫,人家称他“英果子”,贫而未要。某翁有个女儿,年方及井,长得很漂亮,奚果子总要到地家门前卖柴,为的就是看地一眼。不久,女儿因病去世,奚呆子打听到她埋葬的地方后,于夜间偷偷掘开坟墓,将尸体背回家,与之淫媾。第二天奚果子出门砍柴,忘了熄灭火种,家中烧了起来,邻居们赶来将火扑灭,见床上躺着一个人,以为奚呆子还未醒来,谁知揭开被子一看,竟是一具赤裸的女尸,有人认出这是某翁的女儿,立即报告了官府。结果奚果子被依法论处,这.也是他罪有应得了。①
4辨正某些重要史实
如前所述,在不少盗墓传说中,比较真实地记录了发掘冢基时的情形,这些记录,对于后人考证某些“正史”记载的史实,无疑也有一定的帮助。如在第四章中我们曾谈到,汉文帝曾标榜薄葬,史称其修建新陵时“山川因其故,无有所改,不起丘空,务从简约,陵内不以金、银、領、揚为饰,专用瓦器随葬,以明节俭之志。”②后人也因此而称其“木不政列,,裁无金玉,天下以为圣明。”①然而,在«晋书•索琳传»及«孝感帝纪»等都记载,三秦人尹桓、解武等数千家盗发霸陵时,从中获得大量珍宝。显然,所谓“藏无金玉”不过是封建史家编织的谎言而已。
此外,作为中国文化史上大送的王義之«兰亭序»真迹的下落,从盗墓传说中也可寻找到极有价值的线索。据说唐太宗李世民为得«兰亭序»的真迹,派蕭翼到辨才和尚那里,花了三年时间,总算将«兰亭序»的真迹骗到了手。李世民观赏了一生,还觉不够,在让虞世南、清遂良等人临摹之后,命将«兰亭序»的真迹作为死后的殉葬品,同其他书法珍品一起随棺入墓。后人也据此认为:«兰亭序»的真迹是因此而失传的。然而,从有关记载来看,五代时温韬盗发唐太宗的昭陵时,陵中石床上石函内的铁匣中,收藏着大量的书法珍品,钟縣、王義之的真迹“笔迹纸墨如新”。温韬将这些书法珍品全部盗走,这些书法珍品也因此得以再现于人世。这其中,显然也包括«兰亭序»的真迹在内。因此,温韬盗墓的传说,足以证明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兰亭序»的真迹虽曾被李世民带入墓中,但并未因此而化为尘土,而是在二百多年后又重现于人世。«兰亭序»的失传,应当是在五代及其后的事了。
文章来源三僚风水网,中国专业的风水服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