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三僚风水网,中国专业的风水服务网
中国考古大发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为了保护文物,防止地下墓葬文物遭到非法盗掘者的破坏,由国家有关部门组织专门力量,对地下古墓葬进行了合理的发掘,取得了重大成就。墓中大量的出土文物,对于研究我国历史与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的资料,其中不少还填补了某些研究领域的空白,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
1定陵地宫的发掘
为了进行对明十三陵的发掘和研究,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长陵发掘委员会,并于1956年首先组织考古工作者对定陵地宫进行试掘。经过艰苦的挖掘,终于找到了地宫的入口,进入了地宫。定陵地宫中出土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多达三千多件,其中有绚丽多彩的织品、服装,小巧玲我的機宝金制首饰,还有许多世间罕见的金器、玉器、瓷器等。其中较著名的,有金冠、凤冠等等。l959年,正式建立了定陵博物馆。为了便于游人参观,在明楼后开了一条平道,在地宫入口筑成五层盘旋式的钢筋水泥扶梯,直通地下宫殿。古老的地宫至今已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的参观。
2中山靖王基的发掘
1971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北满城县西南三里的一座海拔200米左右的陵山上,发掘了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和他妻子窦结合葬的陵墓。刘胜夫妇墓室全长五十多米,最宽处三十七米左右,最高处近七米。墓中的随葬品极为丰富,达四千多件。而最引人注意的是,刘胜夫妇的J’身上都穿着金缕玉衣。刘胜的玉衣长l_88米,全套玉衣共用玉片2498片;実结的玉衣长1.72米,由2160片玉片连缀而成。玉片分为长方形、方形、三角形、梯形和多边形等多种形状,以便能将整件玉衣严实地编织起来。虽然古书中多有关于玉區的记载,但如此精美的实物发掘出土还是第一次,因而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3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发掘
1972年3月,考古工作者在长沙发掘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了大量保存完好的随葬品,而尤其令人惊叹的是,内棺盛殓的女尸依然完好,不仅外形完整,而且皮肤柔软、致密,有许多部位软组织还比较丰满而有弹性,四肢关节还可稍徽弯动,身上大部分毛发仍在原位。从整个外表观察,除个别部位有早期腐败现象外,其余几乎与新尸体相似。科学工作者还对女尸进行了解剖研究,发现腹内的器官都基本外形完整,位置正常。古尸经过.二千多年,依然保存完好,甚至还能对其疾病和死亡原因作出一定的判断,这在世界尸体保存记录中也是十分罕见的。同样,马王堆汉墓女尸的出土,也以事实证明了古代盗墓传说中常见的死者“面目如生”的记载,并不是无精之谈。
继马王堆一号汉墓之后,考古工作者于l973年又从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发掘出一批珍贵的島书,共十二万字,内容包括政治、军事、哲学、科技、医学等方面,其中不少是早已失传的著作,如«经法»、«十大经»等。这批帛书的出土,为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提供了丰富的新史料。
4银雀山汉墓的发掘
1972年,在对山东临沂银雀山的汉墓进行发掘时,发现了大量的竹简,共计四千九百多枚,其内容均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著作,如«孙子兵法»、«孙胰兵法»、«六韬»、«尉缭子»等,称得上是一座“兵书古墓”。«孙子兵法»十三篇曾被怀疑是后人伪作,而«孙膜兵法»自东汉以来即已失传,多年来不为世人所知。这批竹简的出土,对于了解、研究古代军事文化、辨正某些重要史实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史料。 文章来源三僚风水网,中国专业的风水服务网
5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掘
1974年春,,輛山脚下西杨村的农民在离秦始皇陵不远处打井时,意外地发现了埋在地下的兵马俑。这一发现,立即引起了文物考古部门的极大重视。陕西省组织考古发掘队经过几年的开掘,终于发掘出了庞大威武、排列有序的兵马俑坑,并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经探测和发掘,兵马俑坑共有三个,分别编为一号坑、二号坑和三号坑。一号坑已发掘展出,并在其上建立了一座拱形展览厅,即秦陵兵马俑博物•馆。二、三号坑经过试掘后暂时填回保存。后三号坑也进行了发堀并已展出。1994年3月1日,又开始对二号坑进行了发掘。预计发掘工作将历时五至七年,届时又将有大量兵马俑、战车及各种文物出土。
6睡虎地秦墓的发掘
1975年12月,湖北省博物馆、孝感地区考古训练班以及孝感地区和云梦县文化部门联合对云梦睡虎地的12座战国末至秦代的墓葬进行发掘,其中十一号墓出土了大量秦代竹简。竹简原蔵棺内,保存较好,字迹清晰,只有少数残断。这批秦简经科学保护,细心整理拼复后,总计有简1155支(另有残片80片),内容计有«编年记»、«语书»、«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为吏之道»、«日书»甲种、«日书»乙种等十种。(其中«语书»、«效律»、«封诊式»、«日书»乙种四种简上原有书题,其他几种书题都是由整理小组拟定的)这批秦简大部分都是有关法律的内容。由于秦律早已亡佚,因而秦简的出土,填补了这一方面的空白,对于了解、研究秦代的法律制度,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7曾候乙墓的发掘
1978年3月,考古工作者在湖北随县发掘了曽候乙墓,墓主是战国初期曾国国君乙。此墓虽曾经过盗掘,但仍出土了大量随葬品,总数达七千余件。尤其令世人惊叹的是这座墓中随葬了整套乐器,计有编钟、编磬、鼓、瑟、琴、笙、排第、横吹竹笛八种共l24件。墓中的编钟共64件,其中钮钟l9件,南钟45件。出土时,编钟立架最挂,钮钟挂在上层,南钟桂中下两层,都按大小依次排列。最大的钮钟通高39.9厘米,重14.4公斤,最小的钮钟通高20厘米,重2.4公斤。钮钟上均刻有铭文,内容为音律和音阶名称。最大的南钟通高154.4厘米,重203.6公斤。南钟上也刻有关于音乐的错金铭文。钟架为铜木结构,严速牢固,承受重达二千五百多公斤的全套编钟历史两千多年而完好如初。这套在地下掩埋了两千多年的乐器,仍然能发出优美动听的乐声。
8张家山汉墓的发掘
1983年底至l984年初,在湖北江陵市张家山汉基的发掘中,出土了大量汉初竹简,其中有竹简汉律五百余支,已发现书题有«二年律令»,又有«律令二十口种»、«津关令»等篇题;已清理出的律名与睡虎地秦墓竹简相同的,有«金布律»、«徭律»、«置吏律»、«效律»、«传食律»、«行书律»等,不同的有«杂律»、«均输律»、«史律»、«告律»、«钱律»等,此外在简文中还发现«奴婢律»、«变(蛮)夷律»等律名。张家山竹简汉律的出土,是继睡虎地秦墓竹简后的又一重大发現,它对了解和研究汉代的政治、经济和法律,了解“汉承秦制”在法律上的表现,有着重要作用。另外,汉简«算数书»的出土,也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经过专家的研究和考证,已基本确认张家山汉墓的墓主是著名的数学家张苍。
9徐州獅子山楚王墓的发掘
1995年,考古工作者对徐州调子山的西汉第三代楚王刘戊的墓进行了发掘。楚王墓凿山为藏,南道的开口处用十六块重达七吨的巨石封门。考古工作者在内墓道上方发现一个长20米、宽13米、高1l米的大天井,这是中国已知汉墓中首先发现大天井。在这座汉墓中,发现了-件迄今世界上最完美的金缕玉衣,这件玉衣用四千多片上好的和田玉制成,有些玉片仅0.5厘米见方,玉片晶莹剔透,堪称绝品。金缕玉衣的两副腰带上的带扣由纯金制成,共四件,最重的一一件达390克。带扣上的突出纹饰是两只熊在撕咬一匹’l1马,熊的贪婪神态与马的挣扎表情被刻划得惟妙惟肖。专家们认为,这类金带多数来源于中亚地区,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此外,在汉墓中,还发现了十七万六千多枚钱币,以及大量的各种文物。
l0长清双乳山汉墓的发掘
l996年,山东考古工作者在济南市长清县双乳山发掘了一座规模庞大而又未被盗掘过的汉墓,墓室自山顶垂直営下至墓底,深22米。整个墓葬内共八车五马,骨路、钼金马笼头、车線、车轴、车辐、车枕等均完整,墓中还发现大量玉器、漆器、青铜器等珍贵文物。据考证,墓主有可能就是汉武帝时的济北王刘宽。
除此之外,从考古、文物保护与历史研究的目的出发,有关部门及专家对历史上的一些有名的但目前尚未发掘的陵墓,如秦始皇陵、唐高宗乾陵的发掘等提出了各种见解。
应当指出的是,对古代陵墓的发掘,是我国考古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它对于研究历史文化,保护文物古迹都有着重要意义。但同时也应看到,古代陵墓的发掘,又是一项科学性、技术性要求都很高的工作,并且,它不仅涉及到发掘,而且还涉及到发掘之后的保护问题。l995年,就有关发掘唐高宗乾陵的问题,中国文物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组长黄景略在全国文物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帝王陵基开挖之后的保护是一个重要问题,如乾陵中有很多壁画、丝织品、纸制品、漆器等,开挖出来怎么保护?所以这种事不能急,要慢慢来,不能好大喜功、急功近利。而且中央有关领导的意见也是有保护能力才动,尽量少挖,保护不好等于破坏。①这种看法,从文物保护、尤其是对珍贵历史文物保护的立场来看,的确是一针见血,值得引起文物考古部门的重视。
文章来源三僚风水网,中国专业的风水服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