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丑恶的事物,都打着高尚、正义的幌子,而加上改革两字,即使是一种恶,也可大张旗鼓地大干一场。对于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文/洪巧俊
有些新闻是有看头的,也是很耐人寻味的。比如几天前澎湃新闻报道的:自殡葬改革工作启动以来,通过镇村干部的政策宣传与入户沟通,我市广大群众主动上交棺木,以实际行动支持殡改工作。截止6月23日,动员会召开后的第三天,全市24个乡镇(街道、场)共收到群众主动上交的棺木5871副,殡葬改革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
按照新闻的正常写法,澎湃新闻在上海,不应是“我市”,而应写作“高安市”,但写成“我市”,要不就是记者照着高安市提供材料抄的,要不就是记者在耍滑头,有意为这,告诉读者,“群众主动上交的棺木5871副”,是他们自己提供的,是他们在说谎话。
就是转文,也会把“我市”改成“高安市”,这是编辑的基本功。3天,全市24个乡镇(街道、场)共收到群众主动上交的棺木5871副,应是这3天上交的总数,难道群众就100%主动上交?
主动的释义是:自愿地;自动地;不持外力推动而行动,能够造成有利局面,使事情按照自己的意图进行。
群众自愿地、自动地,按照自己的意图上交棺木5871副,你信吗?
说群众主动上交棺木5871副,显然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难怪网友是一边倒的批评。说3天群众主动上交棺木5871副,难道不是脑子进水?新闻刊登后,高安的群众能不讥讽与嘲笑?
再看新闻:
6月22日,在汪家圩乡仓下村,村里请来的搬运工正忙着装棺上车。84岁的老人王爱连,前几年省吃俭用置备一副寿材,听明政策后主动约来镇村干部,上交棺木。在棺木即将搬上车时,她走向前恋恋不舍地摸了又摸,稍后她又坚定地走开了,动情地说:“我相信的改革政策,都是为了我们老百姓好,为了给我们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土地来生活。虽然很不舍得,心里也不好受,但我愿意配合”。朴实的话语,感染了现场的每一个人。
一个84岁农村老奶奶能说出如此“动情”的话来?省吃俭用置备一副寿材,不持外力,她自愿主动地上交棺木?
“在棺木即将搬上车时,她走向前恋恋不舍地摸了又摸,稍后她又坚定地走开了”。这“坚定地走开了”,能说明是主动?这么恋恋不舍,摸了又摸,显然是心理不甘、不情愿,是一种心伤的无奈。
一位江西的基层干部对巧哥说,哪里会主动?他父母80多岁,20年前就准备了棺木,乡村干部做了工作,讲不动,领导就通知他去做思想工作,他父母就是不愿上交,还把他骂得狗血喷头,说他良心是不是狗吃了,他伤心地对父母说,你们不上交,我就不用上班。如今乡村干部是包村包户,有几个老人会愿意主动上交?我们压力这么大,还说老人主动上交,完全是骗人的鬼话!
伟人说过,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巧哥就不再评,那听听群众怎么说?
巧哥:过去你们管生,己证明你们大错,是历史的罪人;如今你们管死,历史将会证明你们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