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宰相张居正故居风水
关于张居正这位“明代最杰出的政治家”的历史上那些事,我是从熊召政的历史小说《张居正》和以此改编的电视剧,才有所了解,从此激发我寻访张居正故居和祭拜其墓地的愿望。
这次湖北荆州之行,得来不费功夫,我在荆州黄存东医师的引导下,拜访了张居正故居,并到其墓地祭拜,总算了结一桩心事。
张居正故居位于湖北省荆州市古城东大门内。荆州古城一条以张居正命名的街巷由来已久,顾名思义张居正故居就在这条街道上。由于历史原因,其故居毁于战乱。后由荆州市重建张居正故居,并以其原有建筑景观布局。
新落成的张居正故居包括仿明清四重院落、西花园、照壁、张文忠公祠、文昌阁、神龟池、捧日楼、纯忠堂、南门广场等景观;还包括大学士府、九鸟苑、陈列馆、文化艺术碑廊、首辅论证群雕等。
鉴于其生前功绩卓著,墓筑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石碑高一丈四尺,镌刻有“明相太师太傅张文忠公之墓”,有石雕、香炉、蜡台,以供奉祭祀他的在天之灵。经测,荆州张居正墓位于古城东南方,坐穴为丑兼艮,水口出巽口。
我参观张居正生平展后,觉得张居正这位铁血宰相的政治生态是先吉后凶。为什么这样说呢?
纵观张居正一生,矢志不渝地推动有利于社稷和国家的改革,以霹雳手段彰显除旧布新的大无畏气魄,在短短10年间将万历王朝从破产边缘拉回中兴景象。
张居正改革成功,得益于他善于营造有利于自己施展抱负的政治生态环境。
从主观上来说,张居正荣登首辅之位后,出于公心“谋国”凭着锐意改革、勇于任事的精神,披荆斩棘,换来理政十年的丰硕成果:整饬吏治,刷新颓风;整肃教育,延揽济世之才;革新税赋,梳理财政,从而拯朱明王朝将倾之厦,使万历时期成为明王朝最为富庶的时代。据记载,万历初年太仓的积粟可支用十年,国库的储蓄多达四百余万,国泰民安,国力臻于极盛。从这些方面来看,张居正改革确实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因此,他被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李贽誉为“宰相之杰”。
张居正从政之所以如鱼得水,长袖善舞,得益于他识时务,善于把握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各种力量为我所用,争取皇权的支持,并取得了对皇权实际上有限度的控制,这对他的改革主张顺利推行至关重要。
然而,张居正死后,却落入被他自己的得意弟子--万历皇帝抄家,几近于鞭尸,爵封皆夺,祸连八旬老母,罪及子孙的悲惨境地。张居正生前得罪的官员群起而攻之,落井下石。我耳畔回响起一位哲人的名言“一个国家没有英雄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了产生英雄的土壤。当英雄谢幕,小人就会粉墨登场。”张居正生前死后毁誉之悬殊,足见政治险恶、世态炎凉,让我们观之后不禁扼腕叹息!
在初步分析铁血宰相的政治生态先吉后凶的原因后,我又想到曾国藩,他之所以能得到善终和保全子孙后代的利益,就在于他懂得进退之理。从曾国藩的几幅对联就可读出他的心机:
“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
“天下无易境,天下无难境;终身有乐处,终身有忧处”。
中国古代急流未退,兔死狗烹的教训实在不少。功成身退,体现了中国官场人生智慧。曾国藩得意之时,强调“势不使尽,弓不拉满”,就是深得进退之道。
而张居正身后祸发萧墙的悲剧,就在于他性格过刚,施政作风冷峻严酷,威震当朝。《明史》这样评论他:“居正为人,颀面秀眉目,须长至腹。勇敢任事,豪杰自许。然沉深有城府,莫能测也。”
“至刚者易折”,张居正“精于治国,疏于防身”,生前为民请命不避权贵,惩治贪吏,这个过程中树了不少政乱,也功高盖主,为皇上所嫉恨......这些都为他死后遭到自上而下的围剿有关。
张居正(1525年—1582年),汉族人,字叔大,号太岳,谥号“文忠”。中国湖广江陵(今属湖北荆州)人,又称张江陵 。是明代政治家、改革家。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内阁首辅,明代伟大的政治家。
张居正自幼聪颖,五岁入学,七岁能通六经大义,十二岁考中秀才,被荆州知府李士翱誉为神童。十三岁参加乡试,文章出色,只因湖广巡抚顾辚有意让他多磨练几年,才未中举。十六岁中了举人,廿三岁中进士。后官至宰相,位极人臣。
明神宗万历六年(1578),张居正请假回乡安葬父亲。当时,风水择日术盛行于高层士大夫和下层平民百姓之中,为改变世风民俗,张居正在葬父之时,不但没有找风水先生踏遍青山寻龙点穴,还写了一篇《葬地论》,对风水的诘难、批判、甚至直接将矛头对准风水师,在《葬地论》中张居正极尽揶揄:“且青乌之书,始于郭璞,彼固精于其术者,葬其亲边,宜得吉壤善地,而身为王敦所杀,后裔无闻……近世言堪舆者,皆宗江右曾、杨二姓。今江右之区,贵门世族,踵相接也。乃二姓之后,未闻有显者。彼其祖孙不求一善地以自庇其后人乎?又何工于为人谋而拙于自谋乎?”
从移风易俗的角度看,其功也有。但如果全盘否定风水择日术的科学性,则太过偏执了。结果呢?由于张居正安葬父亲时任性妄为,1578年葬父,四年后的1582年就病逝于宰相任上,享年五十八岁,正值壮年啊!死后还被皇帝下旨抄了家。子孙受害零落,结果真的是很悲催!